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2.1 城投债信用风险研究 | 第8-9页 |
1.2.2 城投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 第9-10页 |
1.2.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研究 | 第10页 |
1.2.4 研究评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1-12页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城投债信用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2.1 城投债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2.1.1 市政债券 | 第14-15页 |
2.1.2 城投债 | 第15页 |
2.1.3 城投债是中国式市政债券 | 第15-16页 |
2.2 市政债券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2.2.1 西方公债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页 |
2.2.3 财政分权理论 | 第17-18页 |
2.3 城投债信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 第18-19页 |
2.3.1 作为市政债券的风险形成机理 | 第18页 |
2.3.2 作为企业债的风险形成机理 | 第18-19页 |
2.4 信用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4.1 信用风险的概念 | 第19页 |
2.4.2 信用利差在城投债信用风险评价中的适用性 | 第19-20页 |
2.4.3 信用风险评价的理论模型介绍 | 第20-23页 |
2.4.4 城投债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的选择:KMV模型 | 第23-25页 |
第3章 江苏省城投债信用风险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3.1 城投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 第25-29页 |
3.1.1 城投债的产生 | 第25-28页 |
3.1.2 城投债的发展历程 | 第28-29页 |
3.2 江苏省城投债面临的风险 | 第29-33页 |
3.2.1 债务规模不断增长 | 第29-30页 |
3.2.2 发债主体信用等级不断下降 | 第30页 |
3.2.3 无担保城投债已经成主流 | 第30-31页 |
3.2.4 财政支持力度下降 | 第31-33页 |
第4章 江苏省城投债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 第33-46页 |
4.1 江苏省城投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3-40页 |
4.1.1 模型思路 | 第33页 |
4.1.2 指标的选取 | 第33-35页 |
4.1.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4.1.4 实证过程 | 第36-39页 |
4.1.5 实证结果 | 第39-40页 |
4.2 江苏省城投债信用风险测度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4.2.1 KMV模型在城投债信用风险测度中的应用 | 第40-42页 |
4.2.2 江苏省城投债安全规模的测算 | 第42-45页 |
4.2.3 江苏省城投债信用风险分析 | 第45-4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6-49页 |
5.2.1 引导城投公司运作模式转型,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 | 第46页 |
5.2.2 加快城投债的剥离,明确偿还责任 | 第46-47页 |
5.2.3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将城投债与政府债务规模控制相结合 | 第47页 |
5.2.4 完善城投债增信体系,降低信用风险 | 第47-48页 |
5.2.5 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监督资金投向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