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7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21页 |
1.1.1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13-16页 |
1.1.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因在于信用评估 | 第16-20页 |
1.1.3 供应链融资/池融资理论对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意义 | 第20-21页 |
1.1.4 模糊DEA理论方法对于中小企业信用评估的意义 | 第21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1.2.1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 第21-22页 |
1.2.2 研究路线 | 第22-23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1.2.4 本文内容与结构 | 第25页 |
1.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27-57页 |
2.1 供应链金融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27-32页 |
2.1.1 定义 | 第27-28页 |
2.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28-31页 |
2.1.3 文献综述 | 第31-32页 |
2.2 池融资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32-38页 |
2.2.1 池融资概念 | 第32-35页 |
2.2.2 池融资构成与特点 | 第35-37页 |
2.2.3 池融资研究文献综述 | 第37-38页 |
2.3 DEA方法的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38-46页 |
2.3.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38-39页 |
2.3.2 DEA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2.3.3 DEA主要模型 | 第40-44页 |
2.3.4 模糊DEA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44-46页 |
2.3.5 PCA-DEA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 第46页 |
2.4 基于DEA方法的信用风险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 第46-55页 |
2.4.1 信用风险定义 | 第46-47页 |
2.4.2 信用风险评估的常用方法/模型 | 第47-51页 |
2.4.3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现状及方法比较 | 第51-54页 |
2.4.4 基于DEA方法的信用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 第54-55页 |
2.4.5 DEA方法和其他的方法的区别 | 第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池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57-68页 |
3.1 传统授信角度看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 | 第57-58页 |
3.2 供应链金融角度看池融资信用风险 | 第58-62页 |
3.2.1 池融资模式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 第59页 |
3.2.2 池融资模式信用风险构成 | 第59-62页 |
3.3 池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62-67页 |
3.3.1 池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62-63页 |
3.3.2 构建池融资模式下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63-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池融资信用风险两阶段评估模型 | 第68-101页 |
4.1 “1+N”池融资模式 | 第69-72页 |
4.1.1 “1+N”蕉式 | 第69-71页 |
4.1.2 “1+N”模式可提升方向 | 第71-72页 |
4.2 “1+N+N”池融资模式创新 | 第72-75页 |
4.3 池融资信用风险评估两阶段模型 | 第75-82页 |
4.3.1 池融资风险评估流程 | 第75-80页 |
4.3.2 池融资风险评估主要数学工具 | 第80-82页 |
4.4 基于独立子系统的模糊DEA模型(F-C~2GS~2-ISS) | 第82-94页 |
4.4.1 DEA信用评分方法的评分原理 | 第82-83页 |
4.4.2 C~2GS~2模型 | 第83-84页 |
4.4.3 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 | 第84页 |
4.4.4 模糊DAE模型及求解方法 | 第84-87页 |
4.4.5 具有独立子系统的DEA模型(C~2GS~2-ISS) | 第87-88页 |
4.4.6 模糊DEA模型(F-C~2GS~2-ISS)构建 | 第88-91页 |
4.4.7 模糊决策单元排序 | 第91-92页 |
4.4.8 F-C~2GS~2-ISS模型算例分析 | 第92-94页 |
4.5 PCA-F-DEA方法 | 第94-99页 |
4.5.1 主成分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94-95页 |
4.5.2 PCA-DEA复合评估模式 | 第95-97页 |
4.5.3 PCA降维对DEA评估结果的影响 | 第97-9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5章 房地产供应链池融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实证分析 | 第101-121页 |
5.1 房地产供应链融资状况简析 | 第101页 |
5.2 池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在房地产行业中的适用性 | 第101-103页 |
5.3 房地产行业中对应的多池融资模式数据分析 | 第103-119页 |
5.3.1 核心企业选取 | 第103-104页 |
5.3.2 第一阶段数据分析(F-C~2GS~2-ISS模型) | 第104-109页 |
5.3.3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PCA-F-DEA方法) | 第109-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6章 池融资信用风险控制 | 第121-130页 |
6.1 “1+N+N”池融资风险特征 | 第121-122页 |
6.2 信用风险控制的方法 | 第122-123页 |
6.3 池融资风险控制流程 | 第123-126页 |
6.4 池融资风险预警及应急方案 | 第126-127页 |
6.4.1 风险预警 | 第126-127页 |
6.4.2 应急方案 | 第127页 |
6.5 相关建议 | 第127-12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0-131页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31-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4页 |
附录一 池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源数据 | 第144-147页 |
附录二 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 第147-151页 |
附录三 逆向处理后的数据 | 第151-154页 |
附录四 主成分分析后的数据 | 第154-156页 |
附录五 DEA信用风险评估结果 | 第156-16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已投的主要学术论文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