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0.2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0.4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1 政策性金融与新型城镇化理论界定 | 第16-22页 |
| 1.1 政策性金融的内涵及其特殊功能 | 第16-17页 |
| 1.1.1 政策性金融的制度内涵及其界定 | 第16-17页 |
| 1.1.2 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特殊功能 | 第17页 |
| 1.2 新型城镇化理论概述 | 第17-20页 |
| 1.2.1 城镇化的定义与基本理论 | 第17-18页 |
| 1.2.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 第18-20页 |
| 1.3 政策性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 2 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政策性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 第22-34页 |
| 2.1 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现状及问题 | 第22-27页 |
| 2.1.1 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般进程及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 2.1.2 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 2.2 辽宁政策性金融组织演进及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案例分析 | 第27-34页 |
| 2.2.1 辽宁省政策性金融组织结构概况 | 第27-32页 |
| 2.2.2 政策性金融支持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案例 | 第32-34页 |
| 3 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金融支持的实证检验 | 第34-45页 |
| 3.1 灰色关联模型简介 | 第34-36页 |
| 3.1.1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34-35页 |
| 3.1.2 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其方法 | 第35-36页 |
|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36-39页 |
| 3.2.1 城镇化评价指标选取 | 第36-37页 |
| 3.2.2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城镇化指标选取 | 第37-39页 |
| 3.3 实证检验 | 第39-41页 |
| 3.4 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 3.4.1 个量分析 | 第41-42页 |
| 3.4.2 总量分析 | 第42-43页 |
| 3.4.3 结论 | 第43-45页 |
| 4 政策性金融支持辽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5-52页 |
| 4.1 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典型经验 | 第45-47页 |
| 4.2 政策性金融助力辽宁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 第47-52页 |
| 4.2.1 组建专门服务城镇化建设的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 | 第47-49页 |
| 4.2.2 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城镇化的作用 | 第49-50页 |
| 4.2.3 政策性金融要支持省内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 第50页 |
| 4.2.4 加快政策性金融助力城镇化建设的地方立法进程 | 第50-52页 |
| 参考 文献 | 第52-54页 |
| 附录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