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1.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创新点 | 第17页 |
1.4 研究重点及难点 | 第17页 |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党建设提出的依据 | 第20-30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2.1.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第21-22页 |
2.1.2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 | 第22-23页 |
2.1.3 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2.2 历史依据 | 第24-26页 |
2.2.1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24-25页 |
2.2.2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 | 第25-26页 |
2.3 现实依据 | 第26-30页 |
2.3.1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提高党的服务能力 | 第26-27页 |
2.3.2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 第27-28页 |
2.3.3 协商民主发展的需要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0-36页 |
3.1 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1-32页 |
3.2 机制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2-34页 |
3.3 工作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对策 | 第36-43页 |
4.1 加强党的宗旨思想的学习教育,提高对服务型政党理念的认同 | 第36-39页 |
4.1.1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 第36-38页 |
4.1.2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 第38-39页 |
4.2 提高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 第39-41页 |
4.2.1 强化党政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 | 第39页 |
4.2.2 树立执政为民的信念,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 第39-40页 |
4.2.3 创新服务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 第40-41页 |
4.3 建立健全保障政党服务的体制机制 | 第41-43页 |
4.3.1 建立常态化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 | 第41-42页 |
4.3.2 建立科学的服务考核评价机制 | 第42页 |
4.3.3 建立完善的服务奖惩治理机制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党建设的价值意蕴 | 第43-49页 |
5.1 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助推器 | 第43-44页 |
5.1.1 丰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 第43-44页 |
5.1.2 有利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落实 | 第44页 |
5.2 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 第44-46页 |
5.2.1 有利于丰富“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内涵 | 第44-45页 |
5.2.2 有利于提升“创新型政党”建设的水平 | 第45-46页 |
5.3 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 第46-49页 |
5.3.1“服务型政党”建设是实现民主法治建设的基础 | 第46页 |
5.3.2“服务型政党”建设是推进社会治理的前提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9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