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发光材料 | 第11-15页 |
1.1.1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2-14页 |
1.1.2 其他几种上转换发光材料 | 第14-15页 |
1.2 稀土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 第15-20页 |
1.2.1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 | 第15-17页 |
1.2.2 测试与表征 | 第17页 |
1.2.3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的应用 | 第17-20页 |
1.3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稀土上转换微米晶中Er~(3+)和Tm~(3+)的能量逆传递研究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页 |
2.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24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表征 | 第24页 |
2.2.3 实验合成方法 | 第2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2.3.1 稀土上转换微米晶的结构和形貌表征 | 第24-26页 |
2.3.2 上转换NaYF_4微米颗粒多色发光调节研究 | 第26-27页 |
2.3.3 上转换NaYF_4颗粒在高低功率激发下的能量逆传递现象分析 | 第27-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多彩上转换NaLuF_4荧光纳米探针的植物细胞成像与荧光素钠检测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页 |
3.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34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表征 | 第34页 |
3.2.3 NaLuF_4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3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4页 |
3.3.1 基于LRET上转换纳米探针检测荧光素钠设计原理 | 第34-35页 |
3.3.2 NaLuF_4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 | 第35-39页 |
3.3.3 上转换纳米颗粒标记的洋葱细胞多彩成像 | 第39-40页 |
3.3.4 基于LRET上转换纳米探针的荧光素钠定量检测分析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上转换NaLuF_4荧光纳米探针的水母细胞成像与有机染料的刺激性评估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4.2.1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46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和表征 | 第46页 |
4.2.3 Zn~(2+)掺杂NaLuF_4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46页 |
4.2.4 Zn~(2+)掺杂NaLuF_4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表面PEG修饰 | 第46-47页 |
4.2.5 上转换纳米颗粒荧光标记水母细胞成像实验 | 第47页 |
4.2.6 上转换纳米颗粒培育活体水母实验 | 第47-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3页 |
4.3.1 基于水母细胞成像和有机染料检测的刺激性评估设计原理 | 第48页 |
4.3.2 Zn~(2+)掺杂NaLuF_4纳米颗粒的性能表征 | 第48-54页 |
4.3.3 超强荧光上转换纳米颗粒标记的水母细胞多彩成像 | 第54-56页 |
4.3.4 基本有机染料对活体水母的刺激性评估 | 第56-59页 |
4.3.5 基本有机染料对水母细胞的刺激性评估 | 第59-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