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3页 |
1.1 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简介 | 第8-10页 |
1.1.1 线粒体基因组简介 | 第8页 |
1.1.2 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 | 第8-9页 |
1.1.3 直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2 直翅目昆虫的声学通讯 | 第10-11页 |
1.3 本实验研究对象鼓翅蝈螽的简介 | 第11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4.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 第11页 |
1.4.2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鼓翅蝈螽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及结构特征 | 第13-21页 |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3-15页 |
2.1.1 实验的总体思路 | 第13页 |
2.1.2 研究材料 | 第13-14页 |
2.1.3 线粒体基因组的扩增 | 第14页 |
2.1.4 PCR产物的测序 | 第14页 |
2.1.5 序列的拼接注释及组成分分析 | 第14-15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15-19页 |
2.2.1 基因组总体结构及特征 | 第15-17页 |
2.2.2 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碱基组成和密码子使用情况 | 第17-18页 |
2.2.3 t RNA和s RNA | 第18页 |
2.2.4 非编码区 | 第18-19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长角亚目系统发育分析及起源时间推测 | 第21-26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3.1.1 系统发育分析数据的获取 | 第21页 |
3.1.2 化石材料的收集和选择 | 第21-22页 |
3.1.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方法 | 第22页 |
3.1.4 具有时间刻度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2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3.2.1 通过BI法和ML法重建长角亚目系统发育关系 | 第22-23页 |
3.2.2 长角亚目起源分化时间的推测 | 第23-25页 |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长角亚目鸣声频率成分的祖先性状重建 | 第26-30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4.1.1 声音样本数据的采集与获取 | 第26页 |
4.1.2 声学样本的优化与声音频率特征的定义 | 第26-27页 |
4.1.3 祖先特征性状重建分析 | 第27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27-28页 |
4.2.1 长角亚目的鸣声频率结构的祖先特征重建分析 | 第27-28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28-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