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信息化管理的含义 | 第17页 |
2.1.2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 第17-18页 |
2.2 主要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2.1 非政府公共组织 | 第18-19页 |
2.2.2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9页 |
2.2.3 电子政府理论 | 第19-20页 |
2.2.4 政府信息公开理论 | 第20页 |
2.2.5 运营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3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需求 | 第21-24页 |
2.3.1“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新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 第21页 |
2.3.2 完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和实现绿色交通的重要举措 | 第21-22页 |
2.3.3 全面提高路网运行监管加强应急处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 第22-23页 |
2.3.4 向公众提供全方位高速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 | 第24-32页 |
3.1 主要问题 | 第24-27页 |
3.1.1 没有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 | 第24页 |
3.1.2 信息建设不具备较高的层次 | 第24-25页 |
3.1.3 存在的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 第25-26页 |
3.1.4 缺乏服务公众手段 | 第26页 |
3.1.5 系统急需升级改造 | 第26-27页 |
3.2 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3.2.1 体制不完善 | 第27页 |
3.2.2 认识不到位 | 第27-28页 |
3.2.3 共享不充分 | 第28-29页 |
3.2.4 需求不清晰 | 第29页 |
3.2.5 利用不深入 | 第29-30页 |
3.3 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 第30-32页 |
3.3.1 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 | 第30页 |
3.3.2 打破信息孤岛格局 | 第30页 |
3.3.3 完善信息管理基础建设 | 第30-31页 |
3.3.4 加强系统开发、升级和维护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部分城市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 第32-38页 |
4.1 北京交通智能化管理 | 第32-33页 |
4.1.1 意外情况自动报警 | 第33页 |
4.1.2 信号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放行 | 第33页 |
4.2 上海智慧交通 | 第33-34页 |
4.2.1 红黄绿三色交通“诱导板” | 第33页 |
4.2.2 交通综合信息平台 | 第33-34页 |
4.2.3 嘉定新城新实践 | 第34页 |
4.3 江苏ETC建设和服务热线 96196 | 第34-35页 |
4.3.1 江苏高速公路ETC建设 | 第34页 |
4.3.2 服务热线 96196 | 第34-35页 |
4.4 浙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示范系统 | 第35页 |
4.4.1 信息资源整合科学创新 | 第35页 |
4.4.2 省市共建丰富信息 | 第35页 |
4.5 陕西省对高速公路建设监理实行信息化管理 | 第35-36页 |
4.6 主要启示 | 第36-38页 |
4.6.1 意外情况自动报警 | 第36页 |
4.6.2 突发情况自动预案化处置 | 第36-37页 |
4.6.3 重要路段设置交通“诱导板” | 第37页 |
4.6.4 迅速发展ETC,丰富服务热线内容 | 第37页 |
4.6.5 优化公众出行服务系统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 第38-46页 |
5.1 完善基础管理系统 | 第38-41页 |
5.1.1 通讯系统 | 第38-39页 |
5.1.2 地理系统 | 第39-40页 |
5.1.3 监控系统 | 第40-41页 |
5.1.4 收费系统 | 第41页 |
5.2 制定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完善 | 第41-42页 |
5.3 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 | 第42-43页 |
5.4 统一规范标准,加强应用开发 | 第43页 |
5.5 搭建高速公路路网综合管理平台 | 第43页 |
5.6 实现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全面覆盖 | 第43-44页 |
5.7 加强高速公路人才队伍建设 | 第44页 |
5.8 实现路政执法管理信息化 | 第44页 |
5.9 完善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