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2.3 统计方法 | 第27-28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8-47页 |
3.1 超声诊断各种子宫病变的发生比率 | 第28页 |
3.2 宫腔内病变超声影像特征改变与临床病理诊断相关分析 | 第28-37页 |
3.2.1 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影像变化的状况 | 第28-29页 |
3.2.2 宫腔内病变超声表现为宫腔内异常回声病例的临床相关状况分析 | 第29-32页 |
3.2.3 良、恶性病变超声下病灶血流改变的发生情况 | 第32-36页 |
3.2.4 超声影像径线对良、恶性病变病判断的价值 | 第36-37页 |
3.2.5 超声下子宫内膜不同厚度的影像对良、恶性病变判断的价值 | 第37页 |
3.2.6 子宫内膜疾病超声诊断的准确度 | 第37页 |
3.3 宫体病变的超声影像特征变化 | 第37-43页 |
3.3.1 超声下子宫体病变病例的子宫形态变化表现 | 第38页 |
3.3.2 子宫体病变的边界清晰度 | 第38页 |
3.3.3 子宫体病变的超声回声强度、回声性质 | 第38-40页 |
3.3.4 子宫体病变超声血流特点 | 第40页 |
3.3.5 子宫体病变超声下显示的病灶数量 | 第40-41页 |
3.3.6 子宫体病变超声下病灶部位组织结构分析 | 第41页 |
3.3.7 子宫体病变超声下病灶分布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3.3.8 超声提示子宫体部病变病人的最大病灶的最大直径分析 | 第42-43页 |
3.3.9 超声诊断子宫体病变的价值 | 第43页 |
3.4 宫颈病变超声影像表现特点 | 第43-47页 |
3.4.1 宫颈病变病例的超声诊断 | 第43页 |
3.4.2 超声诊断的宫颈病变病例的宫颈回声类型分析 | 第43-44页 |
3.4.3 超声诊断的宫颈病变病例的血流改变情况 | 第44-45页 |
3.4.4 宫颈病变超声影像最大径线分布 | 第45-46页 |
3.4.5 正常超声影像病例的病理分析 | 第46页 |
3.4.6 超声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分析 | 第46-4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7-55页 |
4.1 阴道彩色超声在子宫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第47页 |
4.2 宫腔内病变阴道超声影像特征及临床相关分析 | 第47-50页 |
4.3 子宫体病变超声影像特征变化分析 | 第50-52页 |
4.4 宫颈病变超声影像特征变化分析 | 第52-53页 |
4.5 阴道彩色超声在子宫疾病的诊断价值 | 第53-5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