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思路与框架 | 第12-13页 |
1.4 本研究可能有的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战略管理的理论和文件综述 | 第14-27页 |
2.1 战略管理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2 其他非主流学派 | 第15-19页 |
2.3 20世纪90年代战略理论的发展 | 第19-20页 |
2.4 战略管理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理论 | 第20-27页 |
2.4.1 PEST分析方法 | 第20-22页 |
2.4.2 五力模型 | 第22-24页 |
2.4.3 SWOT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4.4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 第24-25页 |
2.4.5 心智定位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GF轱辘集团母公司和中国分公司介绍 | 第27-34页 |
3.1 什么是轱辘 | 第27页 |
3.2 GF轱辘集团介绍 | 第27-31页 |
3.2.1 GF轱辘集团品牌宗旨 | 第28页 |
3.2.2 集团制造工厂分布以及侧重点 | 第28-31页 |
3.2.3 GF轱辘集团成立百年(1923-2023)目标 | 第31页 |
3.3 GF轴辅苏州公司介绍 | 第31-34页 |
3.3.1 GF苏州竞争对手 | 第31-34页 |
第四章 GF轱辘外部环境分析 | 第34-41页 |
4.1 GF轱辘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 第34-37页 |
4.1.1 政治环境 | 第34页 |
4.1.2 经济环境 | 第34-35页 |
4.1.3 社会环境 | 第35-37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37页 |
4.2 GF轱辘公司所处行业环境分析 | 第37-41页 |
4.2.1 潜在的市场进入者的威胁 | 第37-38页 |
4.2.2 替代品的威胁 | 第38页 |
4.2.3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 第38-39页 |
4.2.4 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 | 第39页 |
4.2.5 竞争对手的对抗程度 | 第39-41页 |
第五章 GF轱辘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第41-48页 |
5.1 GF轱辘苏州公司管理体系 | 第41-44页 |
5.1.1 公司组织架构 | 第41页 |
5.1.2 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 第41-43页 |
5.1.3 硬件资源 | 第43页 |
5.1.4 业务状况 | 第43-44页 |
5.2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第六章 GF轱辘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 | 第48-58页 |
6.1 制定竞争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 第48-49页 |
6.2 GF轱辘公司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 第49-52页 |
6.2.1 现有的优势 | 第49-50页 |
6.2.2 目前的劣势 | 第50-51页 |
6.2.3 当前的机会 | 第51-52页 |
6.2.4 面临的威胁 | 第52页 |
6.3 GF轱辘公司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矩阵 | 第52-54页 |
6.4 给GF苏州重新定位 | 第54页 |
6.5 差异化战略 | 第54-58页 |
6.5.1 产品差异化 | 第55-56页 |
6.5.2 客户定位差异化 | 第56-57页 |
6.5.3 服务差异化 | 第57-58页 |
第七章 战略实施保障 | 第58-63页 |
7.1 人力资源建设 | 第58-60页 |
7.1.1 人力资源总体目标 | 第58页 |
7.1.2 建立有力的国内销售队伍 | 第58-60页 |
7.1.3 建立模具自动化团队,迎合非标事业部的需求 | 第60页 |
7.2 技术工艺创新 | 第60-63页 |
7.2.1 加快级进模开发 | 第60-61页 |
7.2.2 级进模开发优先方向和计划 | 第61-63页 |
第八章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展望 | 第63-64页 |
8.1 本文研究的不足 | 第63页 |
8.2 本文研究的进一步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