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7-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5-25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 房地产信托基金内涵 | 第17-19页 |
2.2.1 房地产信托基金概念 | 第17页 |
2.2.2 房地产信托基金要素 | 第17-18页 |
2.2.3 房地产信托基金基本分类 | 第18-19页 |
2.3 房地产信托基金风险内涵 | 第19-20页 |
2.3.1 房地产信托基金风险概念 | 第19页 |
2.3.2 房地产信托基金风险成因 | 第19-20页 |
2.4 房地产信托基金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5页 |
2.4.1 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4.2 房地产信托基金风险管理内涵 | 第21-22页 |
2.4.3 房地产信托基金风险的识别 | 第22-25页 |
3 我国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发展现状与风险 | 第25-35页 |
3.1 我国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发展分析 | 第25-31页 |
3.1.1 我国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发展历史情况 | 第25-26页 |
3.1.2 我国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发展现状 | 第26-31页 |
3.2 从投资者角度分析我国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 第31-35页 |
3.2.1 市场风险方面 | 第31-32页 |
3.2.2 非市场风险方面 | 第32-35页 |
4 房地产信托基金业务产品风险测量-以A信托公司B房地产信托产品为例 | 第35-49页 |
4.1 A信托公司B房地产信托产品介绍 | 第35-38页 |
4.2 定性分析 | 第38-41页 |
4.3 定量分析 | 第41-49页 |
4.3.1 层次分析法 | 第41页 |
4.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1-42页 |
4.3.3 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A信托公司B房地产信托产品 | 第42-48页 |
4.3.4 对策性建议 | 第48-49页 |
5 结论和启示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启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