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论文--机械与设备论文

单丝取向度测量仪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取向度的测量方法第13-19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第19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理论分析及整体方案第21-26页
    2.1 声速法理论分析第21-24页
        2.1.1 声速法计算公式分析第21-23页
        2.1.2 测量声速方法分析第23-24页
    2.2 系统整体框图及其说明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单丝取向度测量仪的硬件设计第26-38页
    3.1 系统硬件框图第26-27页
    3.2 电子元器件选择第27-32页
        3.2.1 微控制器第27-28页
        3.2.2 AD选取第28页
        3.2.3 压电陶瓷第28-31页
        3.2.4 放大器第31-32页
    3.3 各功能模块电路设计第32-37页
        3.3.1 电源转换模块第32-34页
        3.3.2 激励产生模块第34-35页
        3.3.3 信号接收模块第35-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单丝取向度测量算法及软件设计第38-46页
    4.1 互相关算法原理第38-41页
        4.1.1 连续信号相关函数第38-39页
        4.1.2 离散信号相关函数第39-40页
        4.1.3 互相关算法第40-41页
        4.1.4 峰值检测第41页
    4.2 系统软件控制流程及其说明第41-43页
    4.3 各部分软件控制流程及其说明第43-45页
        4.3.1 单脉冲产生程序第43-44页
        4.3.2 内部AD采集程序第44页
        4.3.3 互相关算法程序第44-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系统调试及数据分析第46-55页
    5.1 测试方法及测试条件第46-47页
        5.1.1 测试方法第46页
        5.1.2 测试条件第46-47页
    5.2 实验波形分析第47-52页
    5.3 数据测量第52-53页
    5.4 误差分析第53-54页
        5.4.1 传感器引入的误差第53页
        5.4.2 计算公式引入的误差第53-54页
        5.4.3 系统晶振引入的误差第54页
    5.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总结第55-56页
    6.2 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录第61-65页
作者简介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州农行W支行网点转型研究
下一篇:强直性脊柱炎TCR二次重排及BV CDR3谱型和分子特征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