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RS混联加工中心误差建模方法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字母注释表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1.2.1 误差建模 | 第17-18页 |
| 1.2.2 精度综合 | 第18-19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五轴混联机床一体化误差建模 | 第20-33页 |
| 2.1 引言 | 第20页 |
| 2.2 机床简介 | 第20-21页 |
| 2.3 3-(?)RS并联动力头运动学分析 | 第21-28页 |
| 2.3.1 机构描述 | 第21-22页 |
| 2.3.2 位置逆解 | 第22-26页 |
| 2.3.3 工作空间分析 | 第26-28页 |
| 2.4 3-(?)RS并联动力头误差建模 | 第28-30页 |
| 2.4.1 误差源分析 | 第28页 |
| 2.4.2 误差建模 | 第28-30页 |
| 2.5 X-Y平台误差建模 | 第30-31页 |
| 2.5.1 误差源分析 | 第30页 |
| 2.5.2 误差模型 | 第30-31页 |
| 2.6 混联机床一体化误差建模 | 第31-32页 |
| 2.7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误差源分离技术研究 | 第33-41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混联机床误差源分离 | 第33页 |
| 3.3 并联运动链误差源分离 | 第33-35页 |
| 3.3.1 并联机床误差源分离方法 | 第33-34页 |
| 3.3.2 算例 | 第34-35页 |
| 3.4 串联运动链误差源分离 | 第35-40页 |
| 3.4.1 螺旋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 3.4.2 算例 | 第37-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灵敏度分析 | 第41-50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灵敏度分析 | 第41-47页 |
| 4.2.1 灵敏度概率模型 | 第41-43页 |
| 4.2.2 3-(?)RS并联动力头灵敏度分析 | 第43-45页 |
| 4.2.3 X-Y平台灵敏度分析 | 第45-47页 |
| 4.3 从动杆长对误差源灵敏度的影响规律 | 第47-4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公差分配 | 第50-59页 |
| 5.1 引言 | 第50页 |
| 5.2 公差设计建模 | 第50-52页 |
| 5.3 遗传算法 | 第52-54页 |
| 5.4 公差分配 | 第54-56页 |
| 5.5 公差分配结果验证 | 第56-58页 |
| 5.5.1 蒙特卡洛仿真 | 第56-57页 |
| 5.5.2 公差验证 | 第57-5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59-60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59页 |
| 6.2 工作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