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煤的热解焦结构及加氢气化反应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创新点 | 第10-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2.1 煤加氢气化反应机理 | 第11-13页 |
2.2 煤加氢气化的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2.2.1 温度条件 | 第13-14页 |
2.2.2 压力条件 | 第14-15页 |
2.2.3 气化剂 | 第15-16页 |
2.2.4 煤种 | 第16-17页 |
2.3 煤的热解 | 第17-20页 |
2.3.1 热解概论 | 第17页 |
2.3.2 煤热解的分类 | 第17-18页 |
2.3.3 煤热解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4 煤的快速加氢热解 | 第20-21页 |
2.5 光谱技术在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2.5.1 拉曼光谱 | 第21-23页 |
2.5.2 X射线衍射仪 | 第23-24页 |
第3章 神府煤的热解反应性及焦结构变化 | 第24-4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3.1.1 装置介绍 | 第24-26页 |
3.1.2 实验流程 | 第26-27页 |
3.1.3 数据采集与分析仪器 | 第27页 |
3.1.4 实验样品 | 第27页 |
3.2 温度对神府煤热解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27-35页 |
3.2.1 温度对神府煤热解产气组分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2 煤焦的XRD谱图分析 | 第29-32页 |
3.2.3 煤焦的TEM分析 | 第32-33页 |
3.2.4 煤焦的FTIR分析 | 第33-35页 |
3.3 煤焦不同气氛热解的差异性分析 | 第35-39页 |
3.3.1 热解气氛对神府煤热解产气组分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2 煤焦的XRD分析 | 第36-37页 |
3.3.3 煤焦的SEM分析 | 第37-39页 |
3.3.4 煤焦的FTIR分析 | 第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神府焦结构与加氢反应性 | 第41-5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1.1 热解及加氢装置 | 第41页 |
4.1.2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41-42页 |
4.2 煤焦拉曼光谱分析 | 第42-46页 |
4.2.1 拉曼光谱在碳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第42页 |
4.2.2 碳结构拉曼分峰标准 | 第42-43页 |
4.2.3 不同温度下的热解焦的拉曼拟合峰分析 | 第43-46页 |
4.3 不同温度下煤焦加氢的气化反应性 | 第46-49页 |
4.4 煤焦气化残渣的拉曼分析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快速进料下煤加氢气化的影响因素 | 第53-63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5.1.1 实验装置 | 第53页 |
5.1.2 实验样品 | 第53-54页 |
5.2 温度对加氢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 样品停留时间对加氢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56-58页 |
5.4 进料方式对加氢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