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石油污染概述 | 第12-13页 |
1.1.1 石油污染现状 | 第12页 |
1.1.2 石油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 第13-17页 |
1.2.1 植物对污染物的直接吸收 | 第14页 |
1.2.2 根际微生物在降解石油污染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3 根系分泌物在石油污染物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三种植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性及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 第19-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19-20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2.2.2 试验用土的处理与收集 | 第20页 |
2.2.3 幼苗根长、株高和根鲜重的测定 | 第20页 |
2.2.4 土壤中总石油烃含量(TPH)的测定 | 第20页 |
2.2.5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6页 |
2.3.1 石油污染对植物株高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 石油污染对植物根长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石油污染对植物根鲜重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4 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 | 第24-26页 |
2.4 讨论 | 第26-29页 |
第三章 石油胁迫对三种植物根系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影响 | 第29-4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3.1.1 供试植物与土壤 | 第29页 |
3.1.2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29-3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3.2.1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 第30页 |
3.2.2 有机酸的测定 | 第3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8页 |
3.3.1 有机酸样品色谱图 | 第30-32页 |
3.3.2 植物分泌有机酸总量的变化 | 第32-35页 |
3.3.3 植物分泌单一有机酸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3.4 植物分泌4种有机酸含量变化 | 第36-38页 |
3.4 讨论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石油胁迫下紫茉莉和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40-60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0-42页 |
4.1.1 供试植物 | 第40页 |
4.1.2 供试土壤 | 第40-41页 |
4.1.3 试验所用主要试剂 | 第41页 |
4.1.4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 | 第41-42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2-46页 |
4.2.1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4.2.2 试验用土的处理与收集 | 第42页 |
4.2.3 总DNA的提取 | 第42页 |
4.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2页 |
4.2.5 PCR扩增 | 第42-43页 |
4.2.6 文库构建 | 第43-44页 |
4.2.7 文库质检与测序 | 第44页 |
4.2.8 扩增子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44-46页 |
4.2.9 统计分析 | 第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8页 |
4.3.1 土壤总DNA提取结果 | 第46页 |
4.3.2 PCR扩增结果 | 第46页 |
4.3.3 高质量序列的获取 | 第46-48页 |
4.3.4 OTU分类地位鉴定 | 第48-49页 |
4.3.5 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分析 | 第49-51页 |
4.3.6 细菌群落组成 | 第51-56页 |
4.3.7 细菌群落Beta多样性分析 | 第56-58页 |
4.4 讨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5.1 三种植物对石油污染的耐受性及修复作用研究 | 第60页 |
5.2 石油胁迫对三种植物根系分泌物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影响 | 第60页 |
5.3 石油胁迫下紫茉莉和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