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前言 | 第15-21页 |
1.1 低温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第15-18页 |
1.1.1 低温对碳氮代谢平衡关系的影响 | 第15-16页 |
1.1.2 低温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16-17页 |
1.1.3 低温对糖类物质的影响 | 第17-18页 |
1.1.4 低温对活性氧合成以及清除活性氧系统的影响 | 第18页 |
1.1.5 亚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8页 |
1.2 逆境条件对植物γ-氨基丁酸代谢的影响 | 第18-20页 |
1.2.1 GABA在植物中的合成代谢机制 | 第19-20页 |
1.2.2 GABA在植物细胞响应逆境中的作用 | 第20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页 |
2.2 试验处理 | 第21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2.3.1 GABA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2.3.2 GABA支路和TCA循环关键酶活性的测定 | 第22页 |
2.3.3 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3.4 糖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3.5 谷氨酸、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6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3.7 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8 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3.1 根域亚低温条件下GABA和VGB对根系GABA支路代谢的影响 | 第26-30页 |
3.1.1 根系Glu(谷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26页 |
3.1.2 根系GABA (γ-氨基丁酸)含量的变化 | 第26-27页 |
3.1.3 根系SA(琥珀酸)含量的变化 | 第27-28页 |
3.1.4 根系谷氨酸脱羧酶(GAD)的变化 | 第28页 |
3.1.5 根系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的变化 | 第28-29页 |
3.1.6 根系琥珀酸半醛脱氢酶(SSADH)的变化 | 第29-30页 |
3.2 根域亚低温条件下GABA和VGB对TCA循环代谢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根系CA(柠檬酸)含量的变化 | 第30页 |
3.2.2 根系α-KGA(α-酮戊二酸)含量的变化 | 第30-31页 |
3.2.3 根系FA(延胡索酸)含量的变化 | 第31-32页 |
3.2.4 根系MA(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 第32页 |
3.2.5 根系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活性的变化 | 第32-33页 |
3.2.6 根系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 | 第33-34页 |
3.3 根域亚低温条件下GABA和VGB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1 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4页 |
3.3.2 根系Pro(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 根域亚低温条件下GABA和VGB对糖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5-39页 |
3.4.1 根系淀粉含量的变化 | 第35页 |
3.4.2 根系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4.3 根系糖组分含量的变化 | 第36-39页 |
3.5 根域亚低温条件下GABA和VGB对活性氧含量及丙二醛的影响 | 第39-41页 |
3.5.1 根系O_2~-(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3.5.2 根系H_2O_2(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 | 第40页 |
3.5.3 根系MDA(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3.6 根域亚低温条件下GABA和VGB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3.6.1 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 | 第41页 |
3.6.2 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41-42页 |
3.6.3 根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 | 第42-43页 |
3.6.4 根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50页 |
4.1 根域亚低温下山定子根系GABA代谢的响应特征 | 第44-45页 |
4.2 根域亚低温下GABA对山定子根系TCA循环和其中间产物的调节作用 | 第45-46页 |
4.3 根域亚低温下GABA对山定子根系渗透调节物质的调节作用 | 第46-48页 |
4.4 根域亚低温下GABA对山定子根系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