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1.1 农田污水中硝酸盐的概述 | 第11-13页 |
1.1.2 农田污水中重金属铜的概述 | 第13-14页 |
1.1.3 农田污水中环丙沙星的概述 | 第14-15页 |
1.2 纳米零价铁及应用 | 第15-19页 |
1.2.1 纳米零价铁简介 | 第15页 |
1.2.2 纳米零价铁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3 纳米零价铁技术存在的不足 | 第17页 |
1.2.4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壳聚糖改性的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29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2.3 负载原理 | 第23页 |
2.4 材料的制备 | 第23-24页 |
2.4.1 纳米零价铁(NZVI)的制备 | 第23-24页 |
2.4.2 壳聚糖改性的硅藻土(CDt)的制备 | 第24页 |
2.4.3 壳聚糖改性的硅藻土负载的纳米零价铁(NZVI/CDt)的制备 | 第24页 |
2.5 材料的表征 | 第24-25页 |
2.5.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4页 |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4-25页 |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 第25页 |
2.5.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25页 |
2.5.5 Zeta电位仪 | 第25页 |
2.6 纳米零价铁(NZVI)制备装置 | 第25-26页 |
2.7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2.7.1 纳米零价铁负载量的测定 | 第26页 |
2.7.2 NZVI/CDt表征分析结果 | 第26-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壳聚糖改性的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硝酸盐氮的研究 | 第29-38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9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7页 |
3.3.1 CDt、NZVI、NZVI/Dt和NZVI/CDt对NO_3~--N去除效果 | 第29-30页 |
3.3.2 不同负载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3 不同pH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4 不同NO_3~--N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5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33-35页 |
3.3.6 反应体系产物的分析 | 第35-36页 |
3.3.7 纳米铁复合材料重复利用性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壳聚糖改性的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重金属铜的研究 | 第38-46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4.3.1 NZVI/CDt对重金属铜的去除效果 | 第39页 |
4.3.2 pH值对去除重金属铜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3 NZVI/CDt投加量对去除重金属铜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4 初始浓度对去除重金属铜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5 吸附热力学模型 | 第42-43页 |
4.3.6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3页 |
4.3.7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壳聚糖改性的硅藻土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环丙沙星的研究 | 第46-55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46-47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5.3.1 NZVI/CDt对环丙沙星去除效果 | 第47页 |
5.3.2 不同pH值对环丙沙星去除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3 不同CIP初始浓度对环丙沙星去除的影响 | 第48-49页 |
5.3.4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9-51页 |
5.3.5 吸附等温线研究 | 第51页 |
5.3.6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1-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总结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