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6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6-7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7-8页 |
1.4 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概述 | 第8-9页 |
1.5 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 第9-10页 |
1.6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第10-13页 |
1.6.1 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 第10页 |
1.6.2 社会保障制度对总需求产生影响 | 第10-11页 |
1.6.3 社会保障制度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 第11页 |
1.6.4 社会保障制度对居民消费预期的影响 | 第11-12页 |
1.6.5 社会保障制度对物质资本的影响 | 第12页 |
1.6.6 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力资本的影响 | 第12-13页 |
1.7 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消极影响 | 第13-15页 |
1.7.1 加重政府财务负担,影响资本积累 | 第13页 |
1.7.2 降低人力资本积极性,影响经济效率,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数 | 第15-24页 |
2.1 建立综合指数指标体系 | 第15-16页 |
2.2 层次分析介绍 | 第16页 |
2.3 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各要素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 第16-20页 |
2.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图 | 第16-17页 |
2.3.2 构建准则层判断矩阵 | 第17页 |
2.3.3 构建方案层判断矩阵 | 第17-20页 |
2.4 社会保障综合指数各指标要素层次分析法求权重 | 第20-23页 |
2.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图 | 第20-21页 |
2.4.2 构建准则层判断矩阵 | 第21页 |
2.4.3 构建方案层判断矩阵 | 第21-23页 |
2.5 居民消费水平综合指数指标选取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 | 第24-43页 |
3.1 模型介绍 | 第24页 |
3.2 数据介绍 | 第24-26页 |
3.3 单位根检验 | 第26-27页 |
3.4 协整检验概述 | 第27-28页 |
3.5 确定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 | 第28页 |
3.6 模型稳定性检验 | 第28-29页 |
3.7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29-30页 |
3.8 脉冲响应分析 | 第30-37页 |
3.8.1 LNJX对LNJX、LNJF、LNSB做出的响应 | 第30-32页 |
3.8.2 LNJF对LNJF、LNJX、LNSB做出的响应 | 第32-35页 |
3.8.3 LNSB对LNSB、LNJX、LNJF做出的响应 | 第35-37页 |
3.9 方差分解 | 第37-43页 |
3.9.1 LNJX的方差分解结果 | 第37-39页 |
3.9.2 LNJF的方差分解结果 | 第39-41页 |
3.9.3 LNJB的方差分解结果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3-46页 |
4.1 结论分析 | 第43-45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