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1.2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1页 |
2.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 第21-29页 |
2.1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 | 第21页 |
2.2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2.2 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理论依据 | 第22-24页 |
2.3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 第24-26页 |
2.3.1 基于新三板的市场定位,初次信息披露不需要实质性判断 | 第24-25页 |
2.3.2 新三板信息披露更具有制度的包容性,强调底线要求 | 第25页 |
2.3.3 信息披露更强调主办券商的责任 | 第25-26页 |
2.4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概述 | 第26-29页 |
2.4.1 初次信息披露 | 第26页 |
2.4.2 持续信息披露 | 第26-29页 |
3.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问题 | 第29-43页 |
3.1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29-34页 |
3.1.1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 | 第29-30页 |
3.1.2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 第30-32页 |
3.1.3 挂牌企业信息披露的现状 | 第32-34页 |
3.2 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4-39页 |
3.2.1 现行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2.2 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3.3 新三板市场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3.3.1 新三板市场定位的特殊性,对于挂牌公司信息披露有一定的宽容度 | 第39-40页 |
3.3.2 新三板挂牌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公司质量高低不一 | 第40页 |
3.3.3 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高管对规则理解不足 | 第40-41页 |
3.3.4 主办券商的持续督导服务水平不够 | 第41-43页 |
4.国际场外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及启示 | 第43-51页 |
4.1 国际场外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 | 第43-47页 |
4.1.1 美国场外市场会计信息披露 | 第43-45页 |
4.1.2 日本场外市场会计信息披露 | 第45-46页 |
4.1.3 中国台湾地区场外市场会计信息披露 | 第46-47页 |
4.2 国际场外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 | 第47-51页 |
4.2.1 根据分层管理,设计针对不同层级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 第47-48页 |
4.2.2 加强对主办券商持续督导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48页 |
4.2.3 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相结合,建立信息披露评估体系 | 第48-51页 |
5.完善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 | 第51-65页 |
5.1 根据分层管理,设计新三板市场分层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 第51-58页 |
5.1.1 针对基础层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 | 第51-54页 |
5.1.2 针对创新层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 | 第54-58页 |
5.2 坚持以投资者的需求为导向设计信息披露制度 | 第58-61页 |
5.2.1 信息披露形式的多样化 | 第58页 |
5.2.2 细化财务信息指标的设计与披露 | 第58-59页 |
5.2.3 持续披露内容的差异化安排 | 第59-61页 |
5.3 提高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 第61-65页 |
5.3.1 完善挂牌企业的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 | 第61-62页 |
5.3.2 主办券商强化持续督导责任,审计机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服务水平 | 第62-63页 |
5.3.3 强化外部监督和处罚的力度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后记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