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研究

摘要第9-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1 引言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页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3-17页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第17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7-19页
2 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的基础理论及重要意义第19-25页
    2.1 执政党公信力概述第19-20页
        2.1.1 公信力的内涵第19页
        2.1.2 执政党公信力的内涵第19-20页
    2.2 基础理论第20-23页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的思想第20-21页
        2.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执政党公信力的思想第21-23页
    2.3 执政党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意义第23-25页
        2.3.1 执政党公信力建设有利于巩固政党执政地位第23页
        2.3.2 执政党公信力建设有利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第23-24页
        2.3.3 执政党公信力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序第24-25页
3 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的历史考察第25-31页
    3.1 中国共产党执政前公信力建设的探索(1921-1949)第25-26页
        3.1.1 建党初期公信力的艰难树立第25页
        3.1.2 抗战时期公信力的不断提升第25-26页
        3.1.3 解放时期公信力的全面提升第26页
    3.2 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起伏期(1949-1978)第26-28页
        3.2.1 建国初期执政党公信力的树立第26-27页
        3.2.2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执政党公信力的受挫第27-28页
        3.2.3“文化大革命”时期执政党公信力的重创第28页
    3.3 新时期执政党公信力的恢复与发展(1978-2002)第28-29页
        3.3.1 拨乱反正对执政党公信力的恢复第28-29页
        3.3.2 改革发展对执政党公信力的提升第29页
    3.4 十六大后执政党公信力的逐步提高(2002-至今)第29-31页
        3.4.1 科学发展对执政党公信力的深化第29-30页
        3.4.2 十八大以来执政党公信力的新发展第30-31页
4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1-39页
    4.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的现实呈现第31-35页
        4.1.1 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取得的成绩第31-34页
        4.1.2 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4.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5-39页
        4.2.1 社会环境系统影响党的公信力建设第35-36页
        4.2.2 党的执政系统影响党的公信力建设第36-37页
        4.2.3 社会民众系统影响党的公信力建设第37-39页
5 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的路径选择第39-44页
    5.1 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整体思路第39-40页
        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综合建设第39页
        5.1.2 全面从严推进共产党的“五位一体”建设第39-40页
    5.2 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具体路径第40-44页
        5.2.1 坚持执政理念是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的逻辑起点第40-41页
        5.2.2 提升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的迫切要求第41-42页
        5.2.3 加强制度建设是党的执政公信力建设的综合保障第42-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合作原则在医患会话中的应用
下一篇:教练型领导与变革支持行为的关系:心理资本与变革开放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