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水环境细菌Ⅰ型整合子整合酶基因与基因盒阵列调控的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7页
    1.1 整合子第14-19页
        1.1.1 整合子的定义第14-15页
        1.1.2 整合子的分类第15页
        1.1.3 整合子的结构第15-19页
            1.1.3.1 基因盒第16页
            1.1.3.2 P_c启动子第16-19页
    1.2 基因盒的捕获与表达第19-20页
        1.2.1 Ⅰ型整合子对基因盒的捕获第19-20页
        1.2.2 基因盒的表达第20页
    1.3 影响Ⅰ型整合酶基因对基因盒捕获切除的调控因素第20-24页
        1.3.1 SOS反应对Ⅰ型整合酶基因调控的影响第21-22页
        1.3.2 cAMP-CRP途径对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2-23页
        1.3.3 重组位点(attC)的差异对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3页
        1.3.4 拟核相关蛋白对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3-24页
        1.3.5 整合子可变区长度对整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第24页
    1.4 立题依据及意义第24-27页
第二章 水环境细菌Ⅰ型整合子中P_c种类的鉴定分析第27-39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27-33页
        2.2.1 实验材料第27-30页
            2.2.1.1 实验菌株第27页
            2.2.1.2 实验所用培养基及其配制第27-28页
            2.2.1.3 实验所需抗生素及其配制第28页
            2.2.1.4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第28-29页
            2.2.1.5 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第29-30页
        2.2.2 实验方法第30-33页
            2.2.2.1 菌株活化及纯化第30页
            2.2.2.2 CTAB法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第30-32页
            2.2.2.3 PCR方法检测细菌中整合子中的P_c种类第32-33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3-37页
        2.3.1 实验菌株及其DNA的提取第33-35页
        2.3.2 PCR扩增P_c启动子序列第35页
        2.3.3 种类鉴定分析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双向启动子载体的构建第39-57页
    3.1 引言第39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39-50页
        3.2.1 实验材料第39-42页
            3.2.1.1 实验菌株及质粒第39-40页
            3.2.1.2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第40-41页
            3.2.1.3 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第41-42页
        3.2.2 实验方法第42-50页
            3.2.2.1 碱裂解法提取PUC19质粒第42-43页
            3.2.2.2 P_c+P_(int)双向启动子与报告基大bphC(联苯双加氧酶基因)相连第43-47页
            3.2.2.3. P_c+P_(int)&bphC片段与报告基因lac Z(β-半乳糖苷酶)相连第47-48页
            3.2.2.4. 双向启动子载体导入宿主菌第48-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55页
        3.3.1. 碱裂解法提取PUC19质粒第50页
        3.3.2 P_c+P_(int)双向启动子与报告基因bphC相连第50-52页
        3.3.3 P_c+P_(int)&bphC片段与报告基因lac Z相连第52-54页
        3.3.4. 双向启动子载体导入宿主菌第54-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双向启动子的调控因素第57-71页
    4.1 引言第57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7-61页
        4.2.1 实验材料第57-59页
            4.2.1.1 实验菌株第57页
            4.2.1.2 实验所用培养基及其配制第57-58页
            4.2.1.3 实验所用抗生素及其配制第58-59页
            4.2.1.4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第59页
            4.2.1.5 实验所需试剂及仪器第59页
        4.2.2 实验方法第59-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9页
        4.3.1 无诱导时P_c与P_(int)变化关系第61-62页
        4.3.2 不同抗生素诱导P_c和P_(int)的变化关系第62-65页
        4.3.3 不同化学物质诱导P_c和P_(int)的变化关系第65-67页
        4.3.4 不同温度诱导P_c和P_(int)的变化关系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3页
致谢第8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6页
附件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麦田里幸福的守望者—一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叙事研究
下一篇: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介入疗效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