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2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1.3 数学符号约定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异构网络中空间建模与性能分析 | 第21-33页 |
2.1 引言 | 第21-22页 |
2.2 随机几何建模的数学基础 | 第22-27页 |
2.2.1 SINR模型 | 第22-24页 |
2.2.2 点过程 | 第24-26页 |
2.2.3 性能指标的分析 | 第26-27页 |
2.3 随机几何对异构网络的建模方法 | 第27-31页 |
2.3.1 PPP和HCPP模型 | 第27-29页 |
2.3.2 基准随机几何模型 | 第29-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异构网络中高能效基站协作机制 | 第33-45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4-36页 |
3.2.1 基站协作策略 | 第34-35页 |
3.2.2 基站成簇模型 | 第35页 |
3.2.3 簇内功率损耗 | 第35-36页 |
3.3 遍历速率 | 第36-37页 |
3.4 功率最小化问题 | 第37-40页 |
3.4.1 子问题一 | 第38-39页 |
3.4.2 子问题二 | 第39-40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40-44页 |
3.5.1 验证理论结果 | 第41-42页 |
3.5.2 分析上界的近似程度 | 第42页 |
3.5.3 最小簇内功率损耗 | 第42-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异构网络中基于RSS门限的基站成簇与协作策略 | 第45-67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45-49页 |
4.2.1 基站协作策略 | 第46-47页 |
4.2.2 基站成簇模型 | 第47-48页 |
4.2.3 基站负载与区域功率损耗 | 第48-49页 |
4.3 平均用户速率 | 第49-52页 |
4.4 功率最小化问题 | 第52-60页 |
4.4.1 子问题 | 第53-56页 |
4.4.2 子问题二 | 第56-58页 |
4.4.3 推广到更一般的信道模型 | 第58-60页 |
4.5 仿真结果 | 第60-65页 |
4.5.1 定理4.3.1的验证 | 第60-62页 |
4.5.2 定理4.4.1近似程度分析 | 第62-63页 |
4.5.3 区域功率损耗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异构网络中局部时延与能效的分析与折衷 | 第67-87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系统模型 | 第68-70页 |
5.2.1 异构网络模型 | 第68页 |
5.2.2 随机DTX策略 | 第68-69页 |
5.2.3 性能指标 | 第69-70页 |
5.3 局部时延 | 第70-75页 |
5.3.1 一般场景与主要结果 | 第70-72页 |
5.3.2 特殊情形与分析结果 | 第72-75页 |
5.4 能效 | 第75-79页 |
5.4.1 基站密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2 SIR门限的影响 | 第76页 |
5.4.3 休眠概率的影响 | 第76-79页 |
5.5 数值结果 | 第79-8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7-89页 |
附录A 证明定理4.4.1 | 第89-91页 |
附录B 证明推论4.4.2 | 第91-93页 |
附录C 证明定理4.4.2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