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5-16页 |
前言 | 第16-20页 |
第一部分 铟冶炼企业工人铟的职业暴露和生物标志物研究 | 第20-7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2 研究路线 | 第21-22页 |
3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3.1 调查现场的确定 | 第22页 |
3.2 研究人群的确定 | 第22-23页 |
3.3 伦理学审查 | 第23-24页 |
4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4.1 现场调查 | 第24页 |
4.2 样品采集 | 第24-26页 |
4.3 样品检测 | 第26-27页 |
4.4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4.5 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9-70页 |
5.1 铟的提取工艺 | 第29-30页 |
5.2 铟冶炼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30-31页 |
5.3 铟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的外暴露水平 | 第31-38页 |
5.4 铟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的暴露风险评估 | 第38-49页 |
5.5 铟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的内暴露水平 | 第49-63页 |
5.6 铟冶炼工人铟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66页 |
5.7 铟冶炼工人铟职业暴露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 第66-70页 |
6 讨论 | 第70-72页 |
6.1 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内外暴露水平分析 | 第70页 |
6.2 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内暴露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1页 |
6.3 冶炼企业接触钢作业工人钢职业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探讨 | 第71-72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72-74页 |
第二部分 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工人铟的职业暴露研究 | 第74-8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74-75页 |
2 研究路线 | 第75页 |
3 研究对象 | 第75-76页 |
4 研究方法 | 第76-79页 |
4.1 现场调查 | 第76页 |
4.2 样品采集 | 第76-78页 |
4.3 样品的检测 | 第78-79页 |
4.4 数据分析 | 第79页 |
4.5 质量控制 | 第79页 |
5 研究结果 | 第79-86页 |
5.1 液晶显示面板生产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 | 第79页 |
5.2 ITO打磨作业时产生的含铟颗粒物的表征 | 第79-82页 |
5.3 ITO打磨作业工人铟的空气暴露水平 | 第82页 |
5.4 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工人接触ITO的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 第82-83页 |
5.5 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的内暴露研究 | 第83-84页 |
5.6 维保打磨作业工人口罩密合度检验 | 第84-86页 |
6 讨论 | 第86-87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87-89页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表 | 第94-97页 |
附录A 铟及其化合物的研究背景 | 第97-114页 |
附录B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铟 | 第114-119页 |
附录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铟冶炼工人尿和血清中的砷、镉、铟、铅 | 第119-125页 |
附录D 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KL-6、SP-A和SP-D | 第125-128页 |
附录E 职业健康体检人员健康调查问卷 | 第128-131页 |
附录F 知情同意书 | 第131-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个人简历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