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反腐主体行为方式及其作用分析--以新浪微博“罗昌平实名举报刘铁男”事件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1.4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6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重点概念界定 | 第19-29页 |
| 2.1 网络反腐 | 第19-21页 |
| 2.2 微博反腐 | 第21-23页 |
| 2.3 微博反腐主体构成 | 第23-26页 |
| 2.4 案例简介 | 第26-29页 |
| 3 微博反腐主体特征及其行为动机 | 第29-34页 |
| 3.1 微博反腐主体特征 | 第29-31页 |
| 3.2 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动机分析 | 第31-34页 |
| 4 反腐发展各阶段微博反腐主体行为方式分析 | 第34-43页 |
| 4.1 发酵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方式 | 第34-36页 |
| 4.2 突发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方式 | 第36-38页 |
| 4.3 蔓延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方式 | 第38-40页 |
| 4.4 解决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方式 | 第40-43页 |
| 5 反腐发展各阶段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影响力分析 | 第43-54页 |
| 5.1 发酵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影响力分析 | 第43-44页 |
| 5.2 突发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影响力 | 第44-46页 |
| 5.3 蔓延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影响力分析 | 第46-47页 |
| 5.4 解决期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影响力分析 | 第47-50页 |
| 5.5 反腐发展各阶段微博反腐主体行为差异总结 | 第50-54页 |
| 6 反腐发展各阶段微博反腐主体相互作用分析 | 第54-59页 |
| 6.1 发酵期以匿名微博行为为核心生成反腐舆论 | 第54-55页 |
| 6.2 突发期以认证微博行为为关键点燃反腐舆论 | 第55-56页 |
| 6.3 蔓延期微博反腐主体相互作用维持反腐舆论 | 第56-57页 |
| 6.4 解决期媒体微博主导重燃舆论 | 第57-59页 |
| 7 微博反腐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 第59-65页 |
| 7.1 反腐主体行为非理性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 第59-60页 |
| 7.2 政府主体回应迟缓问题及改善建议 | 第60-63页 |
| 7.3 相关制度法规欠缺问题及改善建议 | 第63-65页 |
| 8 结语 | 第65-66页 |
| 注释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