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公共建筑屋顶绿化调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屋顶绿化的概述 | 第14-28页 |
2.1 屋顶绿化的概念与分类 | 第14-15页 |
2.1.1 屋顶绿化的概念 | 第14-15页 |
2.1.2 屋顶绿化的分类 | 第15页 |
2.2 屋顶绿化的作用 | 第15-17页 |
2.2.1 经济效益 | 第15页 |
2.2.2 社会效益 | 第15-16页 |
2.2.3 环境效益 | 第16-17页 |
2.3 屋顶绿化建造技术 | 第17-19页 |
2.3.1 防水技术 | 第17页 |
2.3.2 排水技术 | 第17-18页 |
2.3.3 栽培基质选择 | 第18页 |
2.3.4 植物选择 | 第18-19页 |
2.4 屋顶绿化的设计原则 | 第19-20页 |
2.4.1 安全原则 | 第19页 |
2.4.2 因地适宜原则 | 第19-20页 |
2.4.3 实用美观性原则 | 第20页 |
2.5 屋顶绿化植物的养护 | 第20-21页 |
2.6 屋顶绿化景观要素 | 第21-23页 |
2.6.1 微地形设计 | 第21页 |
2.6.2 植物 | 第21页 |
2.6.3 水体设计 | 第21-22页 |
2.6.4 园道铺装 | 第22-23页 |
2.6.5 园林小品 | 第23页 |
2.7 屋顶绿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2.7.1 国内外屋顶绿化研究历史与进展 | 第23-24页 |
2.7.2 国内外屋顶绿化植物配置的研究 | 第24-25页 |
2.7.3 国内外屋顶绿化建造技术的研究 | 第25-28页 |
3 国内外屋顶绿化案例分析 | 第28-34页 |
3.1 日本ACROS福冈台阶状屋顶花园 | 第28-30页 |
3.1.1 设计概要 | 第28页 |
3.1.2 前期调研 | 第28-29页 |
3.1.3 施工设计 | 第29-30页 |
3.2 长沙河西综合交通枢纽屋顶绿化 | 第30-34页 |
3.2.1 基本构造 | 第30-31页 |
3.2.2 承重问题 | 第31-32页 |
3.2.3 植物配置 | 第32-34页 |
4 长沙市公共建筑屋顶绿化景观调查与分析 | 第34-52页 |
4.1 长沙市概况 | 第34-35页 |
4.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34页 |
4.1.2 气候条件 | 第34-35页 |
4.1.3 植物资源 | 第35页 |
4.1.4 绿地现状 | 第35页 |
4.2 调查范围及手段 | 第35-38页 |
4.2.1 调查目的 | 第35页 |
4.2.2 调查手段 | 第35-36页 |
4.2.3 选点原则 | 第36页 |
4.2.4 调查范围 | 第36-37页 |
4.2.5 问卷调查设计 | 第37-38页 |
4.3 长沙市屋顶绿化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4.3.1 长沙市屋顶绿化状况的调查结果 | 第38-43页 |
4.3.2 长沙市屋顶绿化因素间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4.4 长沙市屋顶绿化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4.4.1 调查人群基本资料统计 | 第45-46页 |
4.4.2 屋顶绿化认可度调查 | 第46-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4.5.1 长沙市屋顶绿化调查结果 | 第49-50页 |
4.5.2 长沙市屋顶绿化调查问卷结果 | 第50-52页 |
5 长沙市屋顶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 第52-60页 |
5.1 评价内容 | 第52-56页 |
5.1.1 层次评价模型构建 | 第52页 |
5.1.2 层次评价指标建立 | 第52-54页 |
5.1.3 评价因子权重确定 | 第54-56页 |
5.2 评价结果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6 长沙市屋顶绿化建设优化对策 | 第60-66页 |
6.1 长沙市屋顶绿化存在的问题 | 第60页 |
6.2 长沙市屋顶绿化建设优化对策 | 第60-66页 |
6.2.1 植物配置建议 | 第60-62页 |
6.2.2 养护管理建议 | 第62-63页 |
6.2.3 景观营造建议 | 第63-6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