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问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15-16页
        1.3.1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文章创新点第17-18页
第2章 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权的理论分析第18-28页
    2.1 大数据时代的概述第18-20页
        2.1.1 大数据的定义第18-19页
        2.1.2 大数据时代的起源第19-20页
        2.1.3 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趋势第20页
    2.2 个人隐私权的概述第20-22页
        2.2.1 隐私权的定义第20-21页
        2.2.2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第21-22页
    2.3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与传统隐私权比较的新变化第22-24页
        2.3.1 大数据下隐私权的财产性增强第22-23页
        2.3.2 大数据下隐私权的客体范围扩大第23页
        2.3.3 大数据下隐私权的保护难度提高第23-24页
        2.3.4 大数据下隐私权侵权的隐蔽性增强第24页
    2.4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第24-28页
        2.4.1 隐私权与商业发展的冲突第24-25页
        2.4.2 隐私权与个人需求的冲突第25-26页
        2.4.3 隐私权与政府治理的冲突第26-28页
第3章 大数据时代侵害个人隐私权的典型类型分析第28-33页
    3.1 个人隐私的不合理收集第28-30页
        3.1.1 过度收集第28-29页
        3.1.2 非法收集第29-30页
        3.1.3 私人网络空间被肆意入侵第30页
    3.2 个人隐私的不合理利用第30-33页
        3.2.1 不当泄露第30-31页
        3.2.2 非法交易第31-33页
第4章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域外借鉴第33-37页
    4.1 美国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行业自律为主第33-34页
        4.1.1 行业门律的原因第33页
        4.1.2 行业自律的模式第33-34页
    4.2 欧盟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立法保护为主第34-35页
        4.2.1 立法保护的背景第34页
        4.2.2 立法保护的模式第34-35页
    4.3 欧美两种模式对我国的借鉴第35-37页
第5章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问题第37-45页
    5.1 个人隐私权保护立法存在缺陷第38-41页
        5.1.1 专门性立法缺失第38页
        5.1.2 立法可操作性不强第38-39页
        5.1.3 立法更新速度慢第39页
        5.1.4 立法的保护范围狭窄第39-40页
        5.1.5 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衔接第40页
        5.1.6 个人隐私权与知情权之间的冲突对立法的挑战第40-41页
    5.2 个人隐私权保护执法效率低下第41-42页
        5.2.1 政府职责不明第41页
        5.2.2 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足第41-42页
        5.2.3 执法机关多而乱第42页
    5.3 个人隐私权保护司法陷入困境第42-45页
        5.3.1 司法机关立案难第43页
        5.3.2 司法救济方式有限第43-44页
        5.3.3 救济模式单一第44-45页
第6章 大数据时代下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建议第45-52页
    6.1 个人隐私权保护立法先行第45-47页
        6.1.1 制定个人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第45页
        6.1.2 现有法律的填补与细化第45-46页
        6.1.3 立法与时俱进第46页
        6.1.4 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第46-47页
        6.1.5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及协调第47页
        6.1.6 立法中个人隐私与知情权的法律权衡第47页
    6.2 个人隐私权保护执法完善第47-49页
        6.2.1 政府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第48页
        6.2.2 政府加强监督力度第48-49页
        6.2.3 政府设立专门执法机构第49页
    6.3 个人隐私权保护司法跟进第49-52页
        6.3.1 发挥公益诉讼及法律援助的作用第49-50页
        6.3.2 完善相关赔偿第50页
        6.3.3 公力与私力救济相结合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次内力及变形分析的预应力框架结构张拉方案研究
下一篇:1-乙基-3-甲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三价铬电沉积铬镀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