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第2章 水平井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解释方法 | 第12-20页 |
2.1 测井曲线校正 | 第12-14页 |
2.1.1 密度曲线的环境校正 | 第12页 |
2.1.2 声波时差曲线的环境校正 | 第12-13页 |
2.1.3 测井曲线垂深校正 | 第13-14页 |
2.2 偶极声波测井数据处理 | 第14-16页 |
2.2.1 基于STC法提取纵横波时差 | 第14-16页 |
2.2.2 地层的横波各向异性分析 | 第16页 |
2.3 岩石力学参数的测井计算 | 第16-20页 |
2.3.1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2.3.2 岩石力学参数的动静转换 | 第17-20页 |
第3章 水平井孔隙压力与地应力的计算 | 第20-26页 |
3.1 地层孔隙压力的测井计算 | 第20-21页 |
3.2 地应力的测井计算 | 第21-26页 |
3.2.1 垂向地应力的计算 | 第21-22页 |
3.2.2 水平地应力的计算 | 第22-24页 |
3.2.3 地应力方向的确定 | 第24-26页 |
第4章 水平井压裂缝长宽高测井预测方法 | 第26-34页 |
4.1 水平井压裂缝起裂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4.1.1 水平井井周应力场分布 | 第26-28页 |
4.1.2 岩石起裂准则 | 第28-29页 |
4.2 水平井压裂缝的延伸模型 | 第29-34页 |
4.2.1 压裂缝形态及走向的确定 | 第29-30页 |
4.2.2 弹性力学方程 | 第30-32页 |
4.2.3 流体方程 | 第32-34页 |
第5章 水平井压裂缝的压后检测方法 | 第34-59页 |
5.1 水平井压裂缝的VDL声波全波列实验 | 第34-43页 |
5.1.1 实验原理 | 第34-40页 |
5.1.2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5.2 水平井压裂缝的DSI偶极横波实验 | 第43-50页 |
5.2.1 实验原理及步骤 | 第43-45页 |
5.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5.3 横波分裂与裂缝面和井轴夹角的关系研究 | 第50-56页 |
5.4 敏感参数提取与识别压开层段 | 第56-59页 |
第6章 程序实现与实例分析 | 第59-76页 |
6.1 水平井压裂缝高度测井预测与三维成图软件模块 | 第59-65页 |
6.1.1 垂深校正模块(SWPU-TVD-CPL) | 第61页 |
6.1.2 地应力计算模块(SWPU-BIP9-CPL) | 第61-62页 |
6.1.3 水平井压裂缝高度测井预测模块 | 第62页 |
6.1.4 压开层段识别模块(CBL/VDL、MPAL/MAAS) | 第62-63页 |
6.1.5 水平井压裂缝三维成图模块 | 第63-65页 |
6.2 水平井压裂缝预测与成图实例分析 | 第65-76页 |
6.2.1 压裂缝预测 | 第65-67页 |
6.2.2 压开层段识别实例 | 第67-74页 |
6.2.3 三维成图显示 | 第74-76页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6-77页 |
7.1 结论 | 第76页 |
7.2 建议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