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1.1 选题意义与背景 | 第14页 |
1.2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 | 第14-19页 |
1.2.1 臭氧的理化性质 | 第14-16页 |
1.2.2 臭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9页 |
1.3 金属催化臭氧氧化工艺 | 第19-23页 |
1.3.1 均相催化臭氧氧化 | 第19-22页 |
1.3.2 异相催化臭氧氧化 | 第22-23页 |
1.4 H_2O_2/O_3工艺 | 第23-25页 |
1.4.1 H_2O_2/O_3水处理工艺机理 | 第23-24页 |
1.4.2 H_2O_2/O_3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4页 |
1.4.3 H_2O_2/O_3工艺应用中的问题 | 第24-25页 |
1.5 无机离子对高级氧化技术的影响 | 第25-26页 |
1.6 固体碱催化 | 第26-31页 |
1.6.1 固体碱的分类 | 第26-27页 |
1.6.2 碱性的表征方法 | 第27-28页 |
1.6.3 固体碱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1.6.4 固体碱的应用 | 第29-31页 |
1.7 课题的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0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33-3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2.2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34-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2.3.1 乙酸标准反应液的配制 | 第35页 |
2.3.2 无机离子溶液的配制 | 第35-36页 |
2.3.3 催化剂CaO/AC的制备 | 第36页 |
2.3.4 催化臭氧氧化实验 | 第36-37页 |
2.4 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2.4.1 乙酸浓度的测定 | 第37页 |
2.4.2 气相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37页 |
2.4.3 液相中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37-38页 |
2.4.4 催化剂表征 | 第38页 |
2.4.5 固体零点电荷pH值的测定 | 第38-39页 |
2.4.6 化学耗氧量(COD)的测定 | 第39页 |
2.4.7 溶液pH值的测定 | 第39页 |
2.4.8 碳酸根、碳酸氢根的测定 | 第39-40页 |
第三章 H_2O_2/O_3工艺对水中乙酸氧化效能的研究 | 第40-57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3.3.1 pH值对臭氧氧化乙酸效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2 臭氧产量对臭氧氧化乙酸效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H_2O_2浓度对H_2O_2/O_3氧化乙酸效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4 H_2O_2/O_3氧化乙酸的过程中气相臭氧浓度 | 第44-45页 |
3.3.5 H_2O_2/O_3氧化乙酸的过程中液相臭氧浓度 | 第45-46页 |
3.3.6 pH值对H_2O_2/O_3降解乙酸效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7 不同水质本底条件对乙酸降解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8 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对乙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9 氯离子对乙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10 溴离子对乙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11 水中金属离子对乙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12 水中碳酸盐对乙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3.3.13 水中悬浮物对乙酸降解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3.4 结论 | 第55-57页 |
第四章 CaO/AC/O_3工艺对水中乙酸氧化效能的研究 | 第57-68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4.3.1 催化剂的XRD性能表征 | 第58页 |
4.3.2 CaO/AC/O_3降解乙酸的效能 | 第58-60页 |
4.3.3 臭氧产量对CaO/AC/O_3降解乙酸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4 催化剂投加量对CaO/AC/O_3降解乙酸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5 pH值对CaO/AC/O_3降解乙酸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6 CaO/AC/O_3体系的作用机制及表观动力学 | 第63-66页 |
4.3.7 CaO/AC重复利用性能 | 第66页 |
4.4 结论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降解实际废水 | 第68-74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73页 |
5.3.1 化工废水的水质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5.3.2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降解Ⅰ类废水 | 第70-71页 |
5.3.3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降解Ⅱ类废水 | 第71-72页 |
5.3.4 臭氧耗用量及COD去除量 | 第72-73页 |
5.4 结论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4-76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