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视的传播学解读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对社交电视技术的探究 | 第11页 |
二、社交电视现象的概述与介绍 | 第11-12页 |
三、从传播学角度探讨社交电视 | 第12-13页 |
四、社交电视发展模式的展望 | 第13-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社交电视的界定与类型划分 | 第17-26页 |
第一节 社交电视的定义 | 第17-22页 |
一、社交电视的界定和概念辨析 | 第17-19页 |
二、社交电视的基本功能 | 第19-22页 |
第二节 社交电视分类 | 第22-25页 |
一、以电视为主要平台的社交电视 | 第22-23页 |
二、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社交电视 | 第23-24页 |
三、基于移动终端的社交电视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双屏模式——电视收视习惯的变革 | 第26-31页 |
第一节 “双屏模式”的表现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第一屏”与“第二屏”的相互关系 | 第27-29页 |
一、“第一屏”与“第二屏”的互动 | 第27-28页 |
二、“第二屏”影响“第一屏”的内容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双屏模式”与社交电视实践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社交电视的传播模式与特点 | 第31-39页 |
第一节 社交电视的传播模式 | 第31-35页 |
一、社交电视的双线传播模式 | 第31-32页 |
二、社交电视的使用与满足 | 第32-34页 |
三、社交媒体对电视的反馈作用 | 第34-35页 |
第二节 社交电视的传播特点 | 第35-37页 |
一、社交电视的双向互动性 | 第35-36页 |
二、社交电视的社交属性 | 第36-37页 |
三、社交电视的公共性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社交电视的困境与发展可能性 | 第39-45页 |
第一节 社交电视的现实困境 | 第39-41页 |
一、社交电视发展面临的政策困境 | 第39页 |
二、社交电视的运营困难 | 第39-40页 |
三、观众接受程度对社交电视发展的阻碍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社交电视的现状及发展可能性 | 第41-43页 |
一、国内外社交电视的发展特点 | 第41-42页 |
二、国内社交电视发展前景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三网融合——社交电视发展的新机遇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