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1.1 玉米耐盐碱研究的紧迫性及意义 | 第13页 |
1.2 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及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盐胁迫发生的机理 | 第13-14页 |
1.2.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4-15页 |
1.2.3 植物耐盐机理 | 第15-17页 |
1.3 甜菜碱及其相关合成酶基因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1 甜菜碱概述 | 第17页 |
1.3.2 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植物的保护作用 | 第17-18页 |
1.3.3 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4 Na~+/H~+逆向转运蛋白 | 第18-19页 |
1.4.1 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19页 |
1.4.2 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页 |
1.5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 | 第19-22页 |
1.5.1 载体系统转化法 | 第20页 |
1.5.2 DNA直接遗传转化法 | 第20-21页 |
1.5.3 种质系统转化法 | 第21-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花粉介导法获得转BADH基因玉米植株的研究 | 第24-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植物材料及供体质粒 | 第24页 |
2.1.2 质粒的提取 | 第24-25页 |
2.1.3 转化方法 | 第25页 |
2.2 转基因玉米植株后代的卡那霉素筛选与分子检测 | 第25-30页 |
2.2.1 T_1代玉米植株卡那霉素抗性筛选 | 第25-26页 |
2.2.2 疑似转化株DNA提取及PCR检测 | 第26-27页 |
2.2.3 T_2代玉米植株PCR检测 | 第27页 |
2.2.4 T_2代玉米植株Southem blot分析 | 第27-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2.3.1 处理花粉授粉后结实情况 | 第30页 |
2.3.2 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结果 | 第30-31页 |
2.3.3 T_1代植株PCR检测 | 第31页 |
2.3.4 T_2代植株PCR检测 | 第31页 |
2.3.5 Southern blot分析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转BADH基因玉米后代的耐盐性鉴定 | 第34-40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3.2.1 NaCl鉴定浓度的筛选、转基因玉米后代的盐胁迫处理 | 第34页 |
3.2.2 形态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3.2.3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3.2.4 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3.3.1 NaCl最适胁迫浓度的筛选 | 第36-37页 |
3.3.2 NaCl胁迫下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37-39页 |
3.4 讨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盐胁迫对转TaNHX2基因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0-46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40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4.2.1 玉米幼苗盐胁迫处理 | 第40页 |
4.2.2 植株形态性状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40页 |
4.2.3 统计分析 | 第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4.3.1 盐胁迫下转基因玉米植株的苗情观察 | 第40-41页 |
4.3.2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转基因玉米植株株高和根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转基因玉米植株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转基因玉米植株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承诺书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