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造纸工业助留助滤剂的概述及其应用进展 | 第12-13页 |
1.2 助留助滤剂在造纸工业中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助留助滤剂的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1.2.2 助滤机理 | 第14-15页 |
1.2.3 影响助剂的助留助滤性能的因素 | 第15页 |
1.2.4 常用的助留助滤剂的种类 | 第15-16页 |
1.2.5 助留助滤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马铃薯渣及改性马铃薯渣 | 第17-18页 |
1.3.1 马铃薯渣及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2 马铃薯渣的改性 | 第17-18页 |
1.4 助留助滤效果的检测方法 | 第18-22页 |
1.4.1 助留检测 | 第18-19页 |
1.4.2 助滤检测 | 第19-22页 |
1.5 激光粒度仪分析滤液细小组分 | 第22-23页 |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马铃薯渣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 | 第25-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5-29页 |
2.1.1 原料 | 第25页 |
2.1.2 原料预处理 | 第25-26页 |
2.1.3 原料微观形貌的分析 | 第26页 |
2.1.4 原料的化学性质分析 | 第26-29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2.2.1 马铃薯渣成分分析 | 第29-31页 |
2.2.2 马铃薯渣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 第31-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合成 | 第38-56页 |
3.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38-39页 |
3.2 实验及分析方法 | 第39-42页 |
3.2.1 马铃薯渣的氧化 | 第39-40页 |
3.2.2 氧化后产物的醚化 | 第40页 |
3.2.3 水分含量的测定 | 第40页 |
3.2.4 氧化马铃薯渣羧基含量的测定 | 第40-41页 |
3.2.5 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的表征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4页 |
3.3.1 氧化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 第42-46页 |
3.3.2 醚化反应的单因素实验 | 第46-50页 |
3.3.3 改性产物的表征 | 第50-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马铃薯渣功能衍生物在废纸脱墨浆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73页 |
4.1 实验药品及设备 | 第56-5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4.2.1 首程留着率和动态滤水的测定 | 第57页 |
4.2.2 滤后白水中细小组分的分析 | 第57-58页 |
4.2.3 填料留着率的测定 | 第58页 |
4.2.4 Zeta电位的测定 | 第58页 |
4.2.5 抄纸及手抄片物理性能的测定 | 第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1页 |
4.3.1 不同条件下助剂助留助滤性能的分析 | 第58-63页 |
4.3.2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纸浆电荷的影响 | 第63-65页 |
4.3.3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填料留着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4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手抄片物理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5 马铃薯渣改性助剂对滤液中细小组分粒径的影响 | 第67-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1、结论 | 第73-74页 |
2、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74页 |
3、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