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生成、共契与互动—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一、问题之源第8-9页
        (一)范式转换:对高等教育学研究重心下移的呼应第8页
        (二)精神聚焦:对有关大学信任危机的深刻反省第8-9页
        (三)现实要求:对大学主体性觉解的客观需要第9页
    二、研究方法第9-10页
        (一)文献计量法第9页
        (二)文献分析法第9-10页
        (三)历史研究法第10页
    三、概念厘定第10-11页
        (一)大学理念第10页
        (二)知识分子第10-11页
        (三)教师知识分子第11页
    四、研究现状第11-16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 研究反思第15-16页
    五、研究意义第16-17页
        (一)理论意义第16页
        (二)实践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的生成关系第17-30页
    一、理想生成——同一性的大学理念第17-24页
        (一)同一性本质的认识论第17页
        (二)大学理念的理想类型第17-23页
        (三)同一性理念的现实困境第23-24页
    二、现实生成——大学理念的差异性第24-30页
        (一)差异性的客观需求第24页
        (二)差异性的历史逻辑第24-30页
第三章 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的共契关系第30-43页
    一、共契的基础——大学教师矛盾论的消解第30-35页
        (一)大学教师认识论与生存论的掣肘第30-32页
        (二)大学教师认识论与政治论的冲突第32-35页
    二、共契的事实——大学教师精神维度的彰显第35-43页
        (一)知识分子之自由理想与学术自由理念第36-38页
        (二)知识分子之独立人格与大学自治理念第38-40页
        (三)知识分子之批判精神与社会服务理念第40-43页
第四章 大学理念与教师知识分子的互动关系第43-58页
    一、积极互动——知识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理念第43-51页
        (一)大学理念的知识论基础——知识类型的不同第43-47页
        (二)大学教师角色转变的知识论探析——知识模式的演进第47-51页
    二、消极互动——大学理念与教师发展的悖论第51-58页
        (一)学科知识的专门化第51-54页
        (二)学术生活的秩序化第54-58页
余思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酮泛解酸内酯还原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在高效不对称合成D-泛解酸内酯中的应用
下一篇:面向分类数据的子空间聚类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