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的工作机理 | 第12-14页 |
1.2.1 有机材料的导电原理 | 第12-13页 |
1.2.2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原理 | 第13页 |
1.2.3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 | 第13-14页 |
1.3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14-15页 |
1.4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第15-17页 |
1.4.1 空穴传输材料 | 第15-16页 |
1.4.2 电子传输材料 | 第16页 |
1.4.3 发光材料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 第19-25页 |
2.1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19-21页 |
2.1.1 基片的清洗 | 第19页 |
2.1.2 旋涂法制备薄膜工艺 | 第19-20页 |
2.1.3 真空热蒸镀制备薄膜工艺 | 第20-21页 |
2.2 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的测量技术 | 第21-25页 |
2.2.1 I-V-B特性的测量 | 第21-22页 |
2.2.2 USB4000微型光纤光谱仪测量电致发光光谱 | 第22页 |
2.2.3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表面形貌 | 第22-23页 |
2.2.4 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薄膜的折射率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发光层薄膜特性研究 | 第25-33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26页 |
3.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26-31页 |
3.3.1 有机小分子材料发光层的表面形貌研究 | 第26-28页 |
3.3.2 有机小分子材料发光层的载流子传输特性 | 第28-30页 |
3.3.3 磷光染料的掺杂浓度对发光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溶液加工小分子材料发光层的有机-无机 | 第33-49页 |
4.1 引言 | 第33-34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5-47页 |
4.3.1 不同空穴传输层对有机-无机复合发光器件特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2 TCTA:OXD-7 掺杂比例有机-无机复合蓝光器件效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4.3.3 PhFIrPic浓度有机-无机复合蓝光器件效率的影响 | 第38-42页 |
4.3.4 发光层厚度对有机-无机复合蓝光器件发光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5 高效率有机-无机复合红光器件 | 第43-44页 |
4.3.6 高效率有机-无机复合黄光器件 | 第44-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有机-无机复合白光器件的研究 | 第49-57页 |
5.1 引言 | 第49-50页 |
5.2 实验过程 | 第50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5.3.1 以PhFIrPic: Ir(BT)_2(acac)共掺杂的两色有机-无机复合白光器件 | 第50-52页 |
5.3.2 PhFIrPic: PO-01共掺杂的两色有机-无机复合白光器件 | 第52-54页 |
5.3.3 PhFIrPic: PO-01:Ir(btp)_2(acac)掺杂的三色有机-无机复合白光器件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研究生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