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研究 | 第14-15页 |
1.3.3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研究 | 第15页 |
1.3.4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2.1.1 丝路前段国家 | 第19页 |
2.1.2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 | 第19页 |
2.1.3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产品创新与新增长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国际技术差距理论 | 第21页 |
2.2.3 比较优势学说 | 第21页 |
2.2.4 地缘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2.2.5 钻石模型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现状 | 第23-30页 |
3.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3.1.1 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3.1.2 中亚五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3.1.3 俄罗斯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 第26页 |
3.2 农业科技合作现状 | 第26-27页 |
3.3 农业科技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4 农业科技合作的PEST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章 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模式探索 | 第30-41页 |
4.1 现有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分析 | 第30-33页 |
4.1.1 按合作主体划分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 | 第30-31页 |
4.1.2 按合作内容划分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 | 第31-32页 |
4.1.3 按合作目的划分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模式 | 第32-33页 |
4.2 西北地区农业科技竞争力分析 | 第33-39页 |
4.2.1 西北地区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4.2.2 西北地区农业科技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第36-39页 |
4.3 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主要模式 | 第39-41页 |
4.3.1 国际技术贸易模式 | 第39页 |
4.3.2 互访交流与技术培训模式 | 第39-40页 |
4.3.3 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模式 | 第40页 |
4.3.4 示范园区推广模式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的构建 | 第41-46页 |
5.1 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选择 | 第41-42页 |
5.2 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的构建 | 第42-46页 |
5.2.1 合作模式构建的目标 | 第42页 |
5.2.2 合作模式构建的原则 | 第42-43页 |
5.2.3 合作模式的构建 | 第43-46页 |
第六章 促进西北地区与丝路前段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 | 第46-49页 |
6.1 搭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平台 | 第46页 |
6.2 加大农业政策和金融支持力度 | 第46-47页 |
6.3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 第47页 |
6.4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 第47页 |
6.5 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