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12-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1.2.1 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 第13-15页 |
| 1.2.2 植物对放牧/刈割的响应与补偿生长 | 第15-18页 |
| 1.2.3 植物中氮素分配及影响因素 | 第18-19页 |
| 1.2.4 ~(15)N同位素标记技术在植物氮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1.3 存在问题及科学假设 | 第20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1.5 研究思路框架 | 第21-22页 |
| 2 研究地点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 2.1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2页 |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 2.2.1 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 2.2.2 叶面~(15)N标记和地下~(15)N标记 | 第23页 |
| 2.2.3 植被调查及取样 | 第23页 |
| 2.2.4 土壤水分、pH和电导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 2.2.5 羊草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4-25页 |
| 2.2.6 ~(15)N同位素测定 | 第25页 |
| 2.3 指标计算及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1页 |
| 3.1 叶面标记~(15)N同位素 | 第26-38页 |
| 3.1.1 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 | 第26-28页 |
| 3.1.2 盐碱和刈割对羊草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28-33页 |
| 3.1.2.1 总生物量及补偿指数 | 第28-29页 |
| 3.1.2.2 各构件生物量及补偿指数 | 第29-30页 |
| 3.1.2.3 根冠比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率 | 第30-32页 |
| 3.1.2.4 密度及生长速率 | 第32-33页 |
| 3.1.3 刈割盐碱对羊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 3.1.3.1 光合速率 | 第33页 |
| 3.1.3.2 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Na~+/K~+ | 第33-36页 |
| 3.1.4 盐碱刈割处理下羊草各构件~(15)N回收率及分配率 | 第36-38页 |
| 3.2 地下标记~(15)N同位素 | 第38-51页 |
| 3.2.1 土壤含水量、pH和电导率 | 第38-40页 |
| 3.2.2 盐碱和刈割对羊草形态特性的影响 | 第40-45页 |
| 3.2.2.1 总生物量及补偿指数 | 第40-41页 |
| 3.2.2.2 各构件生物量及补偿指数 | 第41-43页 |
| 3.2.2.3 根冠比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率 | 第43-44页 |
| 3.2.2.4 密度及生长速率 | 第44-45页 |
| 3.2.3 刈割盐碱对羊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 3.2.3.1 光合速率 | 第45页 |
| 3.2.3.2 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Na~+/K~+ | 第45-48页 |
| 3.2.4 盐碱刈割处理下羊草各构件~(15)N回收率及分配率 | 第48-51页 |
| 4 讨论 | 第51-56页 |
| 4.1 盐碱刈割对羊草氮素分配策略的影响 | 第51-52页 |
| 4.2 羊草的补偿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 第52-5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56页 |
| 5.3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附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