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本选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城区房屋拆迁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城区 | 第17页 |
二、房屋拆迁 | 第17页 |
三、城区房屋拆迁 | 第17-19页 |
四、拆迁制度 | 第19页 |
五、房屋拆迁补偿 | 第19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一、拆迁补偿平衡原理 | 第19-20页 |
二、产权理论 | 第20页 |
三、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西安市旧城区房屋拆迁现状 | 第22-29页 |
第一节 关于拆迁中政府工作与政策分析 | 第22-24页 |
一、对拆迁中政府部门工作的评价 | 第22-23页 |
二、对拆迁相关政策的了解不足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关于拆迁补偿安置情况调查分析 | 第24-29页 |
一、拆迁补偿满意度分析 | 第24-25页 |
二、安置房的评价分析 | 第25页 |
三、安置房面积的现状 | 第25-26页 |
四、居民在拆迁过程中的压力来源分析 | 第26-27页 |
五、维护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分析 | 第27页 |
六、现有关于房屋拆迁补偿政策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西安市旧城区房屋拆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9-38页 |
第一节 西安市旧城区房屋拆迁补偿存在的问题 | 第29-33页 |
一、拆迁补偿程序不透明,民众参与度不够 | 第29-30页 |
二、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不合理,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 | 第30页 |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机制缺位,拆迁补偿标准难执行 | 第30-31页 |
四、拆迁主体混乱,违法和强制拆迁现象普遍 | 第31-33页 |
第二节 西安市城区房屋拆迁补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8页 |
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拆迁补偿机制模糊 | 第33-34页 |
二、立法保障不充分,公众权益保障难 | 第34-35页 |
三、特殊群体拆迁补偿机制缺位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借鉴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国外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借鉴 | 第38-40页 |
一、美国“公用”的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 | 第38页 |
二、日本“公益性”的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 | 第38-39页 |
三、韩国“程序审批”的城市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国内城区房屋拆迁补偿解决问题的经验借鉴 | 第40-43页 |
一、上海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 | 第40-41页 |
二、成都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 | 第41页 |
三、香港城区房屋拆迁解决问题的经验 | 第41-43页 |
第五章 解决西安市旧城区房屋拆迁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健全公开透明的法律法规,提高民众参与度 | 第43-45页 |
一、从顶层设计拆迁法律法规,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 第43-44页 |
二、完善房屋拆迁的具体法律机制,使补偿更加公开透明 | 第44页 |
三、建立房屋拆迁补偿听证制度,提高民众参与度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完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明确公共利益 | 第45-47页 |
一、合理房屋评估,确定评估市场基准价格 | 第45-46页 |
二、特事特办,注重房屋隐性价值的补偿 | 第46页 |
三、明确公共利益,加强法律保障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规范拆迁主体行为,进一步健全调解、和解制度 | 第47-49页 |
一、加强管理部门职能作用,规范拆迁主体行为 | 第47-48页 |
二、健全行政调解、和解制度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善用司法力量,使各拆迁要素符合实际需求 | 第49-50页 |
一、善用司法力量,完善拆迁救济制度 | 第49页 |
二、控制拆迁规模,合理制定补偿计划 | 第49-50页 |
三、做好宣传工作,使各拆迁要素符合实际需求 | 第50页 |
第五节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进一步健全拆迁补偿机制 | 第50-53页 |
一、发挥监督、指导、协调的作用,推进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 第50-51页 |
二、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拆迁市场行为 | 第51页 |
三、建立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补偿机制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一、本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第53-54页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4页 |
三、研究的展望与未来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