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工程地震论文

射线方法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存在问题第12-13页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3-14页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1.5.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2章 射线方法第16-30页
    2.1 射线级数第16-18页
    2.2 射线理论的基本方程组第18-19页
    2.3 相位函数和振幅系数的微分方程第19-21页
        2.3.1 程函方程第19页
        2.3.2 输运方程第19-21页
    2.4 射线坐标第21-22页
    2.5 射线坐标中的输运方程及其解第22-23页
    2.6 射线级数的首项第23-28页
        2.6.1 P波第23-24页
        2.6.2 S波第24-25页
        2.6.3 震源处的初始条件第25-27页
        2.6.4 能量考虑第27-28页
    2.7 运动方程与波动方程的关系第28-30页
第3章 射线、走时及振幅计算第30-44页
    3.1 射线追踪系统第30-33页
    3.2 振幅及震相计算第33-37页
    3.3 波的反射、透射第37-40页
    3.4 波的叠加及点源叠加平面入射地震波第40-44页
        3.4.1 波的叠加第40-41页
        3.4.2 点源叠加平面入射地震波第41-44页
第4章 超声模拟实验第44-59页
    4.1 实验简介第44-49页
        4.1.1 相似性理论简介第44-48页
        4.1.2 模型尺寸及参数第48-49页
        4.1.3 激振方案第49页
    4.2 实测监测点振动数据图第49-57页
    4.3 最大振幅等值线图第57-58页
    4.4 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超声模拟实验的射线追踪分析第59-71页
    5.1 ANRAY程序简介第59页
    5.2 模型建立第59-60页
    5.3 测点计算结果第60-67页
    5.4 最大振幅等值线图第67-68页
    5.5 与物理实验对比分析第68-7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尚需深入的研究工作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普勒频移的非接触式设备交互研究
下一篇:万历朝辽东史事掘微--以明神宗“留中”奏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