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

超滤组合工艺对原水水质适应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页
    1.2 水源水污染现状第10-11页
    1.3 受污染水源水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水源水突发重金属污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水源水突发有机物污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超滤膜组合工艺种类和特点第16-17页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7-18页
        1.5.1 课题研究意义第17页
        1.5.2 课题研究内容第17-18页
    1.6 课题来源第18-20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2.1 原水水质第20页
    2.2 试验材料第20页
        2.2.1 平板式超滤膜第20页
    2.3 试验装置第20-21页
        2.3.1 混凝装置第20页
        2.3.2 静态超滤试验装置第20-21页
    2.4 分析方法第21-23页
        2.4.1 浊度测定第21页
        2.4.2 总有机物测定第21-22页
        2.4.3 溶解性有机物测定第22页
        2.4.4 六价铬及总铬的测定第22页
        2.4.5 三维荧光测定第22-23页
        2.4.6 分子量分布测定第23页
    2.5 膜过滤特性表征第23-26页
        2.5.1 比通量第23页
        2.5.2 膜污染阻力第23-26页
第3章 超滤组合工艺对重金属污染的适应性第26-38页
    3.1 混凝的除铬效果第26-27页
        3.1.1 混凝剂种类对除铬效果影响第26-27页
        3.1.2 混凝剂投量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第27页
    3.2 活性炭的除铬效果第27-29页
        3.2.1 pH值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3.2.2 吸附时间对铬及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28-29页
        3.2.3 活性炭投量对铬及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第29页
    3.3 硫酸亚铁还原/超滤组合工艺对铬污染的适应性第29-36页
        3.3.1 硫酸亚铁还原法的除铬效果第29-31页
        3.3.2 混凝剂种类及投量对除铬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3.3 药剂投加方式对除铬效果影响第32-33页
        3.3.4 pH值对除铬效果影响第33-34页
        3.3.5 超滤组合工艺除铬效能对比第34-35页
        3.3.6 超滤组合工艺对铬污染的适应性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与有机物的适应性第38-54页
    4.1 超滤对浊度、腐殖酸、海藻酸钠污染的适应性第38-41页
        4.1.1 超滤对浊度的适应性第38-39页
        4.1.2 超滤对腐殖酸的适应性第39-40页
        4.1.3 超滤对多糖类有机物的适应性第40-41页
    4.2 超滤组合工艺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1-46页
        4.2.1 混凝-超滤工艺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1-42页
        4.2.2 活性炭吸附-超滤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2-44页
        4.2.3 高锰酸钾预氧化-超滤对腐殖质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4-46页
    4.3 超滤组合工艺对多糖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6-51页
        4.3.1 混凝-超滤对多糖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6-48页
        4.3.2 活性炭吸附-超滤对多糖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48-50页
        4.3.3 高锰酸钾预氧化-超滤对多糖的去除效果及适应性第50-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4页
第5章 超滤组合工艺的运行特性对比研究第54-66页
    5.1 某水厂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对比第54-59页
        5.1.1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流程第54-55页
        5.1.2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原水水质特性第55-56页
        5.1.3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净水效能对比第56-58页
        5.1.4 一期工艺与二期工艺超滤特性对比第58-59页
    5.2 二期污泥回流工艺评价第59-62页
        5.2.1 试验设计第59页
        5.2.2 污泥回流净水效能第59-61页
        5.2.3 膜污染对比第61-62页
    5.3 超滤组合工艺对不同水质适用性第62-64页
        5.3.1 不同水源水的原水水质第62-63页
        5.3.2 混凝沉淀对不同水源水的净化效果第63-64页
        5.3.3 超滤组合工艺对不同水源水质的适应性第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介入拆迁小区社区治理研究--以T市Z社区为例
下一篇:社区养老功能提升探究--以社会工作者介入合肥市L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