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白云鄂博铁矿(西矿)采矿工程放射性环境影响的监测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外伴生矿放射性环境污染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5-19页 |
2.1.1 研究区项目 | 第15-17页 |
2.1.2 研究区建设情况 | 第17-18页 |
2.1.3 生产工艺及排污流程简述 | 第18-19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2.2.1 监测分析方法 | 第19页 |
2.2.2 监测方案与布点 | 第19-21页 |
2.2.3 监测质量保证 | 第21-22页 |
三、理论基础与实践规范 | 第22-2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3.1.1 监测分析依据 | 第22页 |
3.1.2 监测分析标准 | 第22-23页 |
3.2 实践规范 | 第23-26页 |
3.2.1 监测仪器 | 第23-25页 |
3.2.2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3.2.3 质量控制 | 第25-26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26-31页 |
4.1 放射性污染因素分析 | 第26页 |
4.2 监测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4.2.1 环境γ辐射空气剂量率监测结果 | 第26-29页 |
4.2.2 气溶胶氡、气子体α潜能值监测结果 | 第29-30页 |
4.2.3 地下水监测结果 | 第30页 |
4.2.4 土壤监测结果 | 第30-31页 |
五、讨论和结论 | 第31-33页 |
5.1 污染防治的探讨 | 第31页 |
5.2 监测结论 | 第31-32页 |
5.3 控制放射性污染措施 | 第32页 |
5.4 本文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附图 采矿区及排土场现状照片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