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证分析--以福建为例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导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目的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5页
        1.2.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2.2 技术路线第15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3.1 农民合作社第16页
        1.3.2 农业科技推广第16-17页
    1.4 可能的创新第17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7-23页
    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7-20页
        2.1.1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作用的研究第17-18页
        2.1.2 关于“需求导向型”推广模式的研究第18-19页
        2.1.3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研究第19-20页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20-23页
        2.2.1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第21页
        2.2.2 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第21-22页
        2.2.3 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2.3 简要评述第23页
3 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依据第23-27页
    3.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第23-25页
        3.1.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3.1.2 合作社具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第24-25页
    3.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第25-26页
        3.2.1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5页
        3.2.2 合作社有助于农业科技成果扩散传播第25-26页
    3.3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第26-27页
        3.3.1 农民行为改变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3.3.2 合作社能有效地改变农民行为第27页
4 发达国家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和启示第27-34页
    4.1 发达国家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第28-32页
        4.1.1 采用双向沟通的推广模式第28-29页
        4.1.2 积极参与农业技术研发第29-31页
        4.1.3 充分发挥教育培训的功能第31-32页
    4.2 发达国家经验对福建的借鉴和启示第32-34页
        4.2.1 有效发挥合作社双向沟通的作用第32-33页
        4.2.2 支持鼓励合作社参与技术研发第33页
        4.2.3 建立健全合作社教育培训体系第33-34页
5 福建农民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分析第34-44页
    5.1 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模式和特点第34-38页
        5.1.1 农业科技直接服务模式第35-36页
        5.1.2 “政府部门+合作社+农户”推广模式第36-37页
        5.1.3 “合作社+科研机构+农户”推广模式第37页
        5.1.4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推广模式第37-38页
    5.2 合作社参与科技推广取得的主要成效第38-43页
        5.2.1 积极承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第38-39页
        5.2.2 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培训第39-40页
        5.2.3 加快农业“五新”技术的运用推广第40-42页
        5.2.4 大力开展农机植保专业服务第42页
        5.2.5 推进农业技术标准化生产第42-43页
    5.3 合作社参与科技推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3-44页
        5.3.1 科技研发能力薄弱第43页
        5.3.2 成员素质低,专业人才缺乏第43-44页
        5.3.3 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资金紧缺第44页
6 合作社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证分析第44-59页
    6.1 调查数据的统计描述第44-47页
        6.1.1 推广方式第45-46页
        6.1.2 技术决策的依据第46页
        6.1.3 对引进技术可能增加成本的态度第46-47页
        6.1.4 推广经费来源第47页
        6.1.5 社员收入变化第47页
    6.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运用第47-50页
    6.3 AHP层次分析法的运用第50-54页
        6.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第50-51页
        6.3.2 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第51-54页
    6.4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运用第54-59页
        6.4.1 一级综合评价第56-58页
        6.4.2 二级综合评价第58-59页
7 主要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第59-64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59-60页
    7.2 完善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对策建议第60-64页
        7.2.1 加快构建以合作社为载体的多元化科技推广体系第60页
        7.2.2 创造良好的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环境第60-61页
        7.2.3 加大对合作社参与农技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第61页
        7.2.4 深化以合作社为载体的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第61-62页
        7.2.5 大力开展合作社科技人才资源的教育与培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附录1第68-70页
附录2第70-72页
附录3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LE室内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下一篇:多频卫星导航天线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