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储望华及其钢琴作品概述 | 第10-18页 |
1.1 储望华钢琴作品创作概述 | 第11-18页 |
1.1.1 早期阶段(1958-1965 ) | 第12-13页 |
1.1.2 文革时期(1966-1976) | 第13-15页 |
1.1.3 文革后期至出国之前(1977-1982) | 第15-16页 |
1.1.4 在澳大利亚学习阶段(1983- )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钢琴改编曲创作的历史回顾 | 第18-21页 |
2.1 钢琴改编曲在国外的发展 | 第18-19页 |
2.2 钢琴改编曲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储望华钢琴改编曲中民歌元素分类 | 第21-51页 |
3.1 完整民歌的运用 | 第21-39页 |
3.1.1 海淀是个好地方 | 第21-24页 |
3.1.2 舞曲 | 第24-26页 |
3.1.3 南海渔童 | 第26-29页 |
3.1.4 情歌 | 第29-30页 |
3.1.5 猜调 | 第30-32页 |
3.1.6 太阳出来喜洋洋 | 第32-34页 |
3.1.7 正月新春 | 第34-36页 |
3.1.8 在那遥远的地方 | 第36-39页 |
3.2 民歌核心音调的运用 | 第39-43页 |
3.2.1 江南情景组曲 | 第39-43页 |
3.3 民歌音调的混合运用 | 第43-51页 |
3.3.1 解放区的天 | 第43-47页 |
3.3.2 茉莉花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储望华民歌元素琴改编曲创作技法简析 | 第51-62页 |
4.1 结构布局 | 第51-53页 |
4.2 织体形态 | 第53-56页 |
4.3 和声分析 | 第56-59页 |
4.4 节奏分析 | 第59-62页 |
第五章 储望华民歌元素钢琴改编曲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62-66页 |
5.1 美学意义 | 第62-64页 |
5.2 现实意义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