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预测性信息披露立法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 创新第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14页
        1.4.1 比较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2 历史考察法第13页
        1.4.3 经济分析法第13-14页
第2章 预测性信息披露基本理论分析第14-25页
    2.1 预测性信息的界定第14-18页
        2.1.1 预测性信息的定义第14-15页
        2.1.2 预测性信息的特征第15-16页
        2.1.3 预测性信息的分类第16-18页
    2.2 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8-22页
        2.2.1 有效市场理论第18-19页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20页
        2.2.3 交易成本理论第20-21页
        2.2.4 博弈论第21页
        2.2.5 信号理论第21-22页
    2.3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制度价值第22-25页
        2.3.1 正义价值第22-23页
        2.3.2 效率价值第23-25页
第3章 美国预测性信息制度探析第25-36页
    3.1 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第25-29页
        3.1.1 最初对披露预测性信息的禁止第25-26页
        3.1.2 安全港规则的形成第26-27页
        3.1.3 预先警示理论的确立第27-28页
        3.1.4 安全港规则的完善第28-29页
    3.2 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现状第29-34页
        3.2.1 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安全港规则与预先警示性理论第29-30页
        3.2.2 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规制第30-34页
    3.3 美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启示第34-36页
第4章 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立法现状及缺陷第36-45页
    4.1 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的立法现状第36-41页
        4.1.1 业绩预告披露第36-37页
        4.1.2 盈利预测性信息披露第37-39页
        4.1.3 其他重要预测性信息的披露第39-41页
    4.2 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立法缺陷第41-45页
        4.2.1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规制内容分散不成体系第41页
        4.2.2 我国立法上没有将预测性信息与历史性信息进行明确的区分第41-42页
        4.2.3 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相关立法规定过于概括规范性不足第42-43页
        4.2.4 没有确立专门针对预测性信息披露的虚假陈述认定规则第43页
        4.2.5 没有建立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免责规则第43-44页
        4.2.6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第44-45页
第5章 完善我国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立法建议第45-56页
    5.1 制定预测性信息披露指导性规范文件实现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第45-49页
        5.1.1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内容第45-46页
        5.1.2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主体第46-47页
        5.1.3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原则第47页
        5.1.4 预测性信息披露的方式和要求第47-48页
        5.1.5 预测性信息的时间跨度第48-49页
    5.2 建立预测性信息虚假陈述的认定规则第49-52页
        5.2.1 虚假陈述的主体第49-50页
        5.2.2 虚假陈述行为第50-51页
        5.2.3 虚假陈述的归责原则第51-52页
        5.2.4 损害结果与因果关系第52页
    5.3 完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的责任体系第52-53页
        5.3.1 完善行政责任立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第52-53页
        5.3.2 完善预测性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第53页
    5.4 构建中国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安全港规则第53-56页
        5.4.1 安全港规则适用范围第54页
        5.4.2 适用安全港规则相关要求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贮藏猕猴桃果实木质化发生特点及其调控
下一篇:基于多目视觉的马尾松苗木形态学参数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