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河油田双南地区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测井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9-12页
    0.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0.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一章 区块地质简介第12-16页
    1.1 构造概况第12-13页
    1.2 构造基本特征第13页
    1.3 地层概况第13-14页
    1.4 沙三储层特征研究第14-16页
        1.4.1 沉积特征第14页
        1.4.2 物性特征第14页
        1.4.3 微观特征第14-15页
        1.4.4 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分析第15-16页
第二章 沙一二和沙三储层储层特征对比研究第16-25页
    2.1 岩性研究第16-17页
    2.2 含油性研究第17-19页
    2.3 物性研究第19页
    2.4 电性研究第19-23页
    2.5 沙一二和沙三储层对比结果第23-25页
第三章 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第25-43页
    3.1 双侧向测井曲线的校正第25-27页
    3.2 曲线标准化第27-32页
    3.3 气层时差校正第32-34页
    3.4 储层参数计算模型第34-43页
        3.4.1 岩心数据的深度归位第34-35页
        3.4.2 泥质含量模型第35-36页
        3.4.3 孔隙度模型第36-37页
        3.4.4 渗透率模型第37-38页
        3.4.5 粒度中值模型第38-39页
        3.4.6 饱和度模型第39-41页
        3.4.7 模型检验第41-43页
第四章 致密储层评价方法研究第43-51页
    4.1 储层品质指数第43-45页
    4.2 裂缝孔隙度第45页
    4.3 储层品质指数与裂缝孔隙度评价实例第45-47页
    4.4 测井新技术应用第47-51页
        4.4.1 阵列感应测井评价储层第47-48页
        4.4.2 核磁测井评价储层第48-49页
        4.4.3 阵列声波测井评价储层第49-51页
第五章 现场应用分析第51-64页
    5.1 坡折带重点井分析第51-53页
        5.1.1 欢176井第51-52页
        5.1.2 欢177井第52-53页
    5.2 洼陷区重点井分析第53-60页
        5.2.1 双213井第53-56页
        5.2.2 双216井第56-57页
        5.2.3 双227井第57-58页
        5.2.4 双225井第58-59页
        5.2.5 双202井第59-60页
    5.3 研究区综合分析第60-64页
        5.3.1 坡折带第61-62页
        5.3.2 洼陷区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舆论危机下城管媒介形象的修复与重塑
下一篇: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