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硫化氢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硫化氢形成机理研究 | 第11-13页 |
1.3 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系统的腐蚀现状及腐蚀机理 | 第15-17页 |
1.4.1 油田注水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现状 | 第15页 |
1.4.2 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机理 | 第15-17页 |
1.5 硫酸盐还原菌的防治方法 | 第17-19页 |
1.5.1 物理方法 | 第17页 |
1.5.2 微生物方法 | 第17页 |
1.5.3 化学方法 | 第17-19页 |
1.6 反硝化细菌DNB | 第19-21页 |
1.6.1 反硝化细菌的种属 | 第19页 |
1.6.2 反硝化细菌的生理特性 | 第19页 |
1.6.3 反硝化细菌的营养物质 | 第19-20页 |
1.6.4 反硝化细菌的碳源和其他营养需要 | 第20页 |
1.6.5 反硝化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 第20页 |
1.6.6 反硝化细菌对SRB的抑制 | 第20-21页 |
1.7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2.2 硫化氢成因分析 | 第22-23页 |
2.2.1 现场取样 | 第22页 |
2.2.2 实验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2.3 离子分析 | 第23页 |
2.3 硫酸盐还原菌生长因素的考察 | 第23-25页 |
2.3.1 仪器及药品准备 | 第23-24页 |
2.3.2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2.3.3 样品处理 | 第24-25页 |
2.3.4 菌种的分离纯化 | 第25页 |
2.3.5 硫酸根还原菌生长因素实验 | 第25页 |
2.4 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 | 第25-26页 |
2.4.1 实验准备 | 第25-26页 |
2.4.2 反硝化抑制实验 | 第26页 |
2.5 杀菌剂抑制硫酸盐还原菌 | 第26-28页 |
2.5.1 不同杀菌剂 | 第26-27页 |
2.5.2 菌种及培养条件 | 第27页 |
2.5.3 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硫化氢形成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3.1 硫化氢含量测试分析 | 第28-29页 |
3.2 SRB菌数测定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3.3 水质分析 | 第30-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因素研究 | 第34-41页 |
4.1 温度对硫酸盐还原菌的影响 | 第34页 |
4.2 pH值对硫酸盐还原菌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盐度对硫酸盐还原菌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 铁元素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36-37页 |
4.5 碳源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37页 |
4.6 重金属对硫酸盐还原的影响 | 第37-38页 |
4.7 二氧化碳对硫酸盐还原菌的影响 | 第38-40页 |
4.8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反硝化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研究 | 第41-45页 |
5.1 S/N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41-43页 |
5.2 COD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5.3 碱度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5.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杀菌剂的抑制研究 | 第45-49页 |
6.1 最低杀菌浓度 | 第45页 |
6.2 杀菌剂的杀菌效果 | 第45-47页 |
6.3 杀菌剂的复配 | 第47-48页 |
6.4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