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不孕症的基本概念及病因 | 第10页 |
1.2 临床上用于评估输卵管畅通性的检查方法 | 第10-12页 |
1.2.1 输卵管通液术 | 第10-11页 |
1.2.2 妇科内镜检查 | 第11页 |
1.2.3 子宫输卵管的影像学检查 | 第11-12页 |
1.3 超声造影 | 第12-13页 |
1.3.1 超声造影的历史背景 | 第12页 |
1.3.2 超声造影原理 | 第12页 |
1.3.3 超声造影剂的分类 | 第12-13页 |
1.3.4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 第13页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5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耐受性和安全性评估及相关因素探讨 | 第15-27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15-18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2.1.2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检查流程 | 第15-16页 |
2.1.3 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的检查流程 | 第16-17页 |
2.1.4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通畅性诊断标准 | 第17页 |
2.1.5 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通畅性诊断标准 | 第17页 |
2.1.6 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疼痛程度判断标准 | 第17页 |
2.1.7 不良反应判断 | 第17页 |
2.1.8 随访内容 | 第17页 |
2.1.9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疼痛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2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2.3 结果 | 第18-21页 |
2.3.1 研究对象的临床基本情况比较 | 第18页 |
2.3.2 比较两组检查疼痛评分的结果 | 第18-19页 |
2.3.3 比较两组检查不良反应、并发症以及持续时间 | 第19-20页 |
2.3.4 HyCoSy的疼痛影响因素相关分析 | 第20-21页 |
2.4 讨论 | 第21-26页 |
2.4.1 输卵管的生理功能及解剖学特点 | 第21-22页 |
2.4.2 产生疼痛的机制及原因 | 第22页 |
2.4.3 本研究结果分析 | 第22-24页 |
2.4.4 缓解疼痛和减少迷走反应的方法 | 第24-25页 |
2.4.5 术后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分析 | 第25页 |
2.4.6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其他优势 | 第25-26页 |
2.4.7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指导和治疗作用 | 第26页 |
2.4.8 本研究的不足 | 第26页 |
2.5 总结和展望 | 第26-27页 |
2.5.1 HyCoSy今后的发展方向 | 第26-27页 |
2.5.2 总结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综述 | 第3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