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青藏高原东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区域的优先级判别研究--以玛曲县、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4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7-21页
        1.2.1 研究思路第17-19页
        1.2.2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1页
        1.2.3 研究方法第21页
    1.3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第21-24页
        1.3.1 研究的难点第21-22页
        1.3.2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4页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4-50页
    2.1 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研究综述第24-36页
        2.1.1 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第24-25页
        2.1.2 相关研究综述第25-36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36-50页
        2.2.1 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第36-41页
        2.2.2 公共物品理论第41-43页
        2.2.3 外部性理论第43-45页
        2.2.4 博弈理论第45-47页
        2.2.5 契约理论第47-50页
第三章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及其区域优先级判别的基础第50-66页
    3.1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基本属性的辨析第50-56页
        3.1.1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概念内涵的界定第50-52页
        3.1.2 人地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第52-53页
        3.1.3 人际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第53-56页
    3.2 草原生态建设补偿区域的优先级判别的概念内涵及模型设定第56-66页
        3.2.1 优先级判别的概念内涵第56-57页
        3.2.2 优先级判别的重要性第57-58页
        3.2.3 优先级判别的准则第58-59页
        3.2.4 优先级判别的模型设定及相关参数解释第59-61页
        3.2.5 优先级判别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中所处的阶段第61-63页
        3.2.6 优先级判别的工作步骤第63-66页
第四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调研过程第66-73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第66-70页
        4.1.1 研究区位及功能定位第66-68页
        4.1.2 自然地理概况及项目政策执行情况第68-70页
    4.2 调研过程及数据来源第70-73页
        4.2.1 调研过程第70-72页
        4.2.2 数据来源第72-73页
第五章 研究区现有补偿政策的不合理性及博弈证明第73-96页
    5.1 相关利益者构成及补偿标准所应涵盖的内容第73-79页
        5.1.1 相关利益者构成第73-77页
        5.1.2 补偿标准所应涵盖的内容第77-79页
    5.2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第79-88页
        5.2.1 地方政府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第80-81页
        5.2.2 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及设定第81-83页
        5.2.3 结果与分析第83-87页
        5.2.4 研究小结及启示第87-88页
    5.3 政府与牧民之间的博弈第88-94页
        5.3.1 牧民在草原生态建设补偿项目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第89-90页
        5.3.2 博弈模型假设与设立第90-92页
        5.3.3 结果与分析第92-93页
        5.3.4 研究小结及启示第93-94页
    5.4 本章总结第94-96页
第六章 研究区实施优先级判别的现实基础及实践检验第96-119页
    6.1 禁牧补偿与禁牧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目标之间的关系第96-111页
        6.1.1 研究方法第97-99页
        6.1.2 基础数据及预处理第99-101页
        6.1.3 结果与分析第101-110页
        6.1.4 基本结论第110-111页
    6.2 草畜平衡补偿与区域受偿差异第111-118页
        6.2.1 研究方法第112-113页
        6.2.2 基础数据及预处理第113-115页
        6.2.3 结果与分析第115-117页
        6.2.4 基本结论第117-118页
    6.3 本章总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研究区实施优先级判别的实证及效率性分析第119-139页
    7.1 优先级判别模型中各相关参数的估算第119-130页
        7.1.1 水源涵养理论理论量的估算第119页
        7.1.2 退化风险的估算第119-125页
        7.1.3 参与成本各组成部分的承担主体及估算第125-127页
        7.1.4 草地水源涵养贡献量和参与成本总额的估算及解释第127-130页
    7.2 不同微观补偿区域的分级及特征分析第130-134页
        7.2.1 判别系数的估算及不同微观补偿区域的分级第130-131页
        7.2.2 特征分析第131-134页
    7.3 各级补偿区域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有效性分析第134-137页
        7.3.1 各级补偿区域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134-135页
        7.3.2 各级补偿区域补偿的有效性第135-137页
    7.4 基本结论第137-139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39-143页
    8.1 研究结论第139-141页
    8.2 不足及展望第141-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1页
附录第151-162页
    附录1: 访查地及牧户基本情况第151-154页
    附录2: 草原区牧户调查问卷第154-160页
    附录3: 部门访查所获二手资料清单第160-162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降钙素原清除率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感性耦合氩及氩/氧放电的二维流体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