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单筒式钢筋混凝土烟囱规范设计及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中美烟囱设计简介 | 第10-12页 |
1.2.1 中国烟囱设计 | 第10-11页 |
1.2.2 美国烟囱设计 | 第11-12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材料指标对比 | 第15-22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混凝土强度指标对比 | 第15-20页 |
2.2.1 规定抗压强度 | 第15-17页 |
2.2.2 强度标准值 | 第17页 |
2.2.3 强度设计值 | 第17-18页 |
2.2.4 弹性模量 | 第18-20页 |
2.3 钢筋强度指标的对比 | 第20-21页 |
2.3.1 规定屈服强度 | 第20页 |
2.3.2 强度设计值 | 第20-21页 |
2.3.3 弹性模量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荷载作用 | 第22-43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温度作用 | 第22-27页 |
3.2.1 中国烟囱规范温度应力计算 | 第22-24页 |
3.2.2 美国烟囱规范温度应力计算 | 第24-27页 |
3.3 风荷载 | 第27-34页 |
3.3.1 地面粗糙度 | 第27-28页 |
3.3.2 基本风速 | 第28-29页 |
3.3.3 顺向风荷载 | 第29-31页 |
3.3.4 横风向风载 | 第31-32页 |
3.3.5 风载总效应 | 第32-33页 |
3.3.6 环向风弯矩 | 第33-34页 |
3.4 地震作用 | 第34-41页 |
3.4.1 场地对比 | 第34页 |
3.4.2 抗震设计方法对比 | 第34-35页 |
3.4.3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 | 第35-36页 |
3.4.4 美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 | 第36-37页 |
3.4.5 两国规范相关参数的转化计算 | 第37-39页 |
3.4.6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 第39-41页 |
3.4.7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 第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筒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43-57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中国规范对烟囱筒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43-49页 |
4.3 美国规范对烟囱筒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49-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钢筋混凝土烟囱结构设计实例 | 第57-75页 |
5.1 设计资料 | 第57-58页 |
5.2 地震作用 | 第58-62页 |
5.3 风荷载 | 第62-67页 |
5.3.1 顺风向风载 | 第62-66页 |
5.3.2 横风向风载 | 第66-67页 |
5.4 环向风弯矩 | 第67-69页 |
5.5 变形验算 | 第69页 |
5.6 强度分析 | 第69-70页 |
5.7 附加弯矩 | 第70-73页 |
5.8 正截面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73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6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