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TABLE OF CONTENTS | 第11-13页 |
图目录 | 第13-15页 |
表目录 | 第15-1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7-18页 |
1 绪论 | 第18-39页 |
1.1 团簇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23页 |
1.2 团簇的基本性质 | 第23-26页 |
1.2.1 团簇的幻数和稳定性 | 第23-24页 |
1.2.2 团簇的基态结构和对称性 | 第24页 |
1.2.3 团簇的电子性质 | 第24-26页 |
1.2.4 团簇的表面效应和催化活性 | 第26页 |
1.3 混合团簇的结构和性质及应用 | 第26-30页 |
1.3.1 混合团簇的结构模式 | 第27-29页 |
1.3.2 混合团簇的特殊性质及其应用 | 第29-30页 |
1.4 新奇磁性团簇的研究现状 | 第30-37页 |
1.4.1 单质磁性团簇 | 第30-32页 |
1.4.2 过渡金属混合磁性团簇 | 第32-35页 |
1.4.3 磁性超原子 | 第35-37页 |
1.5 团簇研究的意义 | 第37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2 计算方法 | 第39-51页 |
2.1 遗传算法 | 第39-43页 |
2.1.1 种群初始化 | 第39-41页 |
2.1.2 杂交算法 | 第41页 |
2.1.3 变异操作 | 第41-42页 |
2.1.4 子代选择 | 第42-43页 |
2.1.5 终止条件 | 第43页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43-47页 |
2.2.1 Born-Oppenheimer近似(绝热近似) | 第43-44页 |
2.2.2 Hartree-Fock方程 | 第44页 |
2.2.3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44-45页 |
2.2.4 Kohn-Sham方程 | 第45-46页 |
2.2.5 交换关联泛函 | 第46-47页 |
2.3 模拟紫外光电子谱 | 第47-48页 |
2.4 使用软件介绍 | 第48-51页 |
3 铂锡合金团簇的结构研究 | 第51-69页 |
3.1 引言 | 第51-52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52-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7页 |
3.3.1 Pt_nSn_n(n=1-10)团簇的低能量结构 | 第54-59页 |
3.3.2 Pt_(3m)Sn_m(m=1-5)团簇的低能量结构 | 第59-61页 |
3.3.3 键长和键能 | 第61-63页 |
3.3.4 相对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 第63-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4 过渡金属掺杂硅团簇的结构及性质 | 第69-87页 |
4.1 引言 | 第69-71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2-86页 |
4.3.1 V_3Si_n~-(n=3-14)团簇的稳定结构 | 第72-75页 |
4.3.2 V_3Si_n~-(n=3-14)团簇的电子性质 | 第75-79页 |
4.3.3 V_3Si_n~-(n--3-14)团簇的稳定性和能隙 | 第79页 |
4.3.4 V_xSi_(12)~-(x=1-3)团簇的研究 | 第79-8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三层核壳结构团簇的设计 | 第87-100页 |
5.1 引言 | 第87-88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88-8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9-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3页 |
6.1 结论 | 第100-101页 |
6.2 创新点 | 第101页 |
6.3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