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我国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完善研究--以审判权的公正行使为目标

摘要第2-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第13-2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14-15页
    三、文献综述第15-18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论文结构第19-20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20-22页
第一章 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及其成型背景第22-30页
    第一节 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第22-26页
        一、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概念第22-23页
        二、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特点第23页
        三、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意义第23-26页
    第二节 我国法官绩效考评机制成型历程第26-28页
        一、萌芽初生阶段(清末-1999年)第26页
        二、局部探索阶段(1999-2005)第26页
        三、统筹调整阶段(2005-2008)第26-27页
        四、全面深化阶段(2008-至今)第27-28页
    第三节 我国法官绩效考评机制成型原因第28-30页
        一、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推动第28页
        二、法院审判管理的现实需要第28页
        三、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第28-30页
第二章 我国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运行状况第30-36页
    第一节 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法律依据第30-32页
        一、基础性法律法规的奠基第30页
        二、指导性文件的全面出台第30-32页
    第二节 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基本状况第32-33页
        一、传统的考评形式第32页
        二、改良的考评形式第32-33页
        三、考评形式的最新动态第33页
    第三节 实践观察——以上海A区法院绩效考评为例第33-36页
        一、考评特征第33-34页
        二、考评组织机构第34页
        三、考评指标设置第34页
        四、考评程序设计第34-36页
第三章 我国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现行问题第36-50页
    第一节 考评机制行政化,干涉法官审判独立第36-40页
        一、考评目标的模糊性第37-38页
        二、考评内容的公务员化第38-39页
        三、考评方法的等级化第39-40页
    第二节 考评组织内部化,消减法官审判动力第40-43页
        一、主体单一专业性不强第41页
        二、考评主体责任的缺位第41-42页
        三、缺乏系统的考评程序第42-43页
    第三节 考评指标过度量化,引发审判重心偏移第43-46页
        一、强行量化指标导致异化第43-44页
        二、部分指标互相冲突第44-45页
        三、指标无法反映审判过程第45-46页
    第四节 考评结果运用缺位,导致审判管理虚位第46-50页
        一、考评结果缺乏权威性第47页
        二、考评结果与奖惩虚挂钩第47-48页
        三、考评结果运用过于单一第48-50页
第四章 我国法官绩效考评机制的完善设计第50-65页
    第一节 引进过程评价机制,确保法官审判独立第50-53页
        一、明确目标树考评方向第51页
        二、转变内容走专业考评第51-52页
        三、健全方法去考评等级第52-53页
    第二节 突出裁判文书说理,升华法官审判能力第53-56页
        一、裁判文书说理评价规则第53-55页
        二、裁判文书说理激励机制第55-56页
    第三节 拓展考评组织机构,激发法官审判动力第56-58页
        一、增添法官自我评价第56-57页
        二、吸纳多方主体参与考评第57页
        三、构建系统考评程序第57-58页
    第四节 优化考评指标设计,纠正审判重心偏移第58-61页
        一、强化指标的科学性第59-60页
        二、把控指标的全局性第60页
        三、提高指标的有效性第60-61页
    第五节 充分运用考评结果,提升审判管理实效第61-65页
        一、强化考评结果的权威性第62页
        二、实现考评结果与奖惩合理挂钩第62-63页
        三、实现考评结果与培训有效衔接第63-64页
        四、实现考评结果与督导紧密结合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72页
后记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MOS图像传感器温度噪声及去噪研究
下一篇: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