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氮氧芳香有机配体构筑的铜和银配位聚合物光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本论文合成的配位聚合物的编号、分子式及CCDC号第7-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5页
    1.1 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第19-20页
    1.2 配位聚合物晶体材料的发展第20-22页
    1.3 铜配位聚合物的发展概况第22-26页
    1.4 银配位聚合物的发展概况第26-28页
    1.5 配位聚合物作为发光材料的应用第28-32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2-35页
        1.6.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33页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第35-41页
    2.1 实验药品、试剂和仪器第35-38页
        2.1.1 实验药品和试剂第35-36页
        2.1.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第36-38页
    2.2 主要研究方法第38-41页
        2.2.1 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38-39页
        2.2.2 PMMA掺杂Cu(Ⅰ)配位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第39-40页
        2.2.3 配位聚合物检测有机染料的实验方法第40-41页
第3章 氮杂环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改性第41-62页
    3.1 引言第41-42页
    3.2 配位聚合物 1–5 的合成第42-43页
    3.3 配位聚合物 1–5 的合成思想第43-45页
    3.4 配位聚化合物 1–5 的结构表征第45-53页
        3.4.1 配位聚合物 1–5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45-47页
        3.4.2 配位聚合物 1–5 的XRD分析第47-48页
        3.4.3 配位聚合物 1–5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48-53页
    3.5 配位聚合物1和 2 的半导体性质研究第53-54页
    3.6 配位聚合物 3–5 的荧光性能研究第54-56页
    3.7 PMMA掺杂3和 4 薄膜材料的性能研究第56-59页
        3.7.1 PMMA掺杂3和 4 薄膜材料的表征第56-57页
        3.7.2 对 3–PMMA和 4–PMMA薄膜材料荧光性能的研究第57-59页
        3.7.3 PMMA掺杂配合物3和 4 薄膜材料热稳定性能研究第59页
    3.8 配位聚合物5检测丙酮的性质研究第59-61页
    3.9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咪唑单羧酸银配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第62-75页
    4.1 引言第62-63页
    4.2 配合物6和 7 的合成第63页
    4.3 配合物6和 7 的合成思想第63-65页
    4.4 配合物6和 7 的结构表征第65-68页
        4.4.1 配合物6和 7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65页
        4.4.2 配合物6和 7 的XRD分析第65-66页
        4.4.3 配合物6和 7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66-68页
    4.5 配合物6和 7 的热稳定性分析第68页
    4.6 配合物6和 7 的紫外光谱分析第68-69页
    4.7 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分析第69-73页
        4.7.1 配合物6和 7 的固体发光性能分析第69-70页
        4.7.2 配合物6和 7 的发光机理分析第70-71页
        4.7.3 配合物6和 7 的液体发光性能分析第71-73页
    4.8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氮杂环芳香二羧酸配位聚合物及荧光探针第75-99页
    5.1 引言第75-76页
    5.2 配位聚合物 8?13 的合成第76-77页
    5.3 配位聚合物 8–13 的合成思想第77-79页
    5.4 配位聚合物 8–13 的结构表征第79-88页
        5.4.1 配位聚合物 8–13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9-81页
        5.4.2 配位聚合物 8–13 的XRD分析第81-82页
        5.4.3 配位聚合物 8–13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82-88页
    5.5 配位聚合物8和 9 的脱羧效应与荧光量子产率的研究第88-89页
        5.5.1 配位聚合物8和 9 的脱羧效应第88-89页
        5.5.2 配位聚合物8和 9 的荧光量子产率第89页
    5.6 配位聚合物 8–12 的发光性能研究第89-93页
        5.6.1 配位聚合物8和 9 的固态发光性能研究第89-90页
        5.6.2 配位聚合物10的固态发光性能研究第90-91页
        5.6.3 配位聚合物11和 12 的固态发光性能研究第91-93页
    5.7 配位聚合物11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第93-97页
        5.7.1 配位聚合物11的荧光识别性质第93-95页
        5.7.2 检测机理研究第95-97页
    5.8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6章 醚氧键三羧酸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及AIE性质第99-123页
    6.1 引言第99-101页
    6.2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合成第101-102页
    6.3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合成思想第102-104页
    6.4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结构表征第104-114页
        6.4.1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04-106页
        6.4.2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XRD分析第106-107页
        6.4.3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107-114页
    6.5 配位聚合物15与 19 间的晶型转化第114-117页
        6.5.1 晶型转化过程的XRD分析第114-115页
        6.5.2 晶型转化过程的价态分析第115-116页
        6.5.3 晶型转化过程的结构分析第116-117页
    6.6 配位聚合物14和 17 的半导体性质研究第117-118页
    6.7 配位聚合物 14–19 的发光性能研究第118-120页
    6.8 配位聚合物16和 17 的AIE性质的研究第120-121页
    6.9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7章 三重轴羧酸铜配合物的构筑及染料检测第123-137页
    7.1 引言第123-124页
    7.2 配合物20和 21 的合成及合成思想第124-125页
    7.3 配合物20和 21 的结构表征第125-130页
        7.3.1 配合物20和 21 的红外光谱分析第125-126页
        7.3.2 配合物20和 21 的XRD分析第126页
        7.3.3 配合物20和 21 的晶体结构分析第126-130页
    7.4 配合物20和 21 的热稳定性第130页
    7.5 配合物20对染料的选择性吸附与分离第130-136页
        7.5.1 配合物20对染料CV的吸附第130-133页
        7.5.2 配合物20在混合染料中选择性吸附CV第133-134页
        7.5.3 配合物20对染料CV的释放第134-135页
        7.5.4 配合物20在吸附释放CV后的稳定性第135-136页
    7.6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结论第137-138页
创新点第138-139页
展望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7页
附录第157-16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5-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历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认真对待少数人权利
下一篇:中国视域下“民”的法文化解读--民本、子民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