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现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9-20页 |
| 1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现状 | 第9-12页 |
| 2 结核病的防控策略 | 第12-13页 |
| 3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 第13-14页 |
| 4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 第14-20页 |
| 4.1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方法概述 | 第14-17页 |
| 4.2 结核菌素试验(TST)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 第17-20页 |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20-29页 |
| 1 课题来源 | 第20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20-24页 |
| 2.1 流调点选择 | 第20-23页 |
| 2.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第23页 |
| 2.3 仪器 | 第23页 |
| 2.4 试剂 | 第23-2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 3.1 技术路线图 | 第24-25页 |
| 3.2 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 | 第25页 |
| 3.3 TST法测定 | 第25页 |
| 3.4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 | 第25-27页 |
| 3.5 血生化指标测定 | 第27页 |
| 3.6 数据收集及录入 | 第27页 |
| 3.7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 3.8 质量控制 | 第28-29页 |
| 三、结果 | 第29-51页 |
| 1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情况 | 第29页 |
| 2 TST法与IGRA法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一致性分析 | 第29-30页 |
| 3 不同性别TST法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分析 | 第30-31页 |
| 4 不同年龄TST法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分析 | 第31-33页 |
| 5 卡痕与TST法和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分析 | 第33-34页 |
| 6 不同职业TST法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分析 | 第34-36页 |
| 7 生活习惯对TST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 8 糖尿病对TST法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影响 | 第39页 |
| 9 高血压对TST法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10 体质指数(BMI)对TST法与IGRA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11 血生化指标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的影响 | 第41-47页 |
| 12 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7-51页 |
| 四、讨论 | 第51-55页 |
| 1 TST法和IGRA法一致性 | 第51页 |
| 2 性别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1-52页 |
| 3 年龄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2页 |
| 4 职业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2页 |
| 5 生活习惯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2-53页 |
| 6 糖尿病和高血压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3页 |
| 7 营养水平及BMI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3页 |
| 8 血生化指标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影响 | 第53-55页 |
| 五、结论 | 第55-56页 |
| 六、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